“11次篡改档案”还能继续当官?
2012-05-24   作者:姚景(媒体人)  来源:新京报
 
【字号
  山西省河津市的薛新民,为了入党、升迁,小学毕业却谎称中专毕业,伪造专科学籍档案,谎报本科学历;篡改档案,11次填报不同的出生日期,受过“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但今年2月,他又从乡镇党委书记的位置上,被任命为河津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局长。(5月23日《法治周末》)
  薛新民年龄学历屡屡造假,为此只受了“党内警告处分”,居然还能从乡镇进了县城继续当官。这真是咄咄怪事。公职人员履历造假,违背了基本的职业伦理,也涉嫌违法违纪。一个11次篡改档案的公职人员实际上没有任何诚信可言,如果这样的人还能继续当官,公众如何信服?
  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不得“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而且,根据《档案法》,篡改档案属于违法行为,薛新民及帮助他篡改档案者也都应追究其法律责任。然而,屡屡被举报的薛新民本人所接受到的唯一处理,就是“党内严重警告”。如此处理,难以令公众信服。
  无独有偶,22日媒体报道,陕西府谷县司法局副局长刘利荣存在学历造假,已被免职,给予留党察看处分。当年对刘利荣进行干部考察的相关责任人也受到处理。
  相比薛新民而言,刘利荣受到了更严厉和全面的处罚,包括对履历造假负有审核职责的责任人也受到了处理。但薛新民履历造假事件中,处罚似乎对他的仕途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也没有其他人等为其履历造假负责。
  近年来,公务员的年龄造假、学历造假的问题经常出现,这当然需要制度的完善。但是,这也不是多么繁难而深奥的制度问题,关键还在执行环节。然而,现实中,有些地方的处罚太过宽松、随意,有些地方的严肃处理,似乎也给被处理者留下了空间。
  其实,“履历造假”本来就是公职人员不能触及的“红线”。希望,有关方面在一个个具体的个案上守护好这条“红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治金融危局,须禁公务员放高利贷 2011-09-29
· 公务员醉驾可以不双开 2011-09-07
· 公务员醉驾获刑"双开"不算严厉 2011-09-06
· 公务员薪酬改革为何败多成少 2011-08-31
· 公务员福利房挤压了谁的利益 2011-07-1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