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可以,投胎不必
2012-03-23   作者:赵晶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赵 晶

  有什么项目可以让你稳赚不赔,从30岁起做到退休一直能保持稳定收益并且逐步增长?很遗憾。没有,哪怕是被说烂了的投资于自身继续教育,也面临知识结构老化的危险。
  因此,在投资问题上,有时候不必过于严肃地拿出准备投胎的精神来研究项目,这样做往往研究完毕后,机会就过去了。
  2003年的时候,曾有人下手买房,定金都付了,又觉得楼市会下跌,经过研究后撤回定金以为规避了泡沫经济崩塌的风险。九年过去了,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2007年,有人问这么高点位股票是不是应该出了?犹疑再三后还是舍不得,市场就一路向下直到现在。
  所以时至今日,经历过那些跌宕起伏风波的投资者中,如果还有人问应不应该买房,应不应该买理财产品,实际并未理解投资的意义:所有投资项目都非永恒不变,各种世道下,变数颇多,任何人都无法给出完全正确的建议。投资者能够做到的只有果断抉择,及时抽身。
  说归说,但真要跟追涨杀跌的人类天性作斗争,能做到的都成巴菲特了。普通人投资,做到不被各种研究报告牵着鼻子走,冷静分析各种项目得失,计算好能够承受的最大损失后果断下手,就距离成功不远了。
  中国人民银行20日发布的《2012年第1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未来3个月内有购房意愿的居民占比为14.1%,与上季基本持平,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同期最低值。同一份报告还显示,在“实业投资”方面,16.4%的受访者倾向于进行此种投资,是2009年以来的最高值。
  可以看出,至少在政策的有意识调控下,投资者终于在寻找更新的投资渠道上进行了拓展,倾向于“实业投资”也吻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提法。这种及时转向显示出了随着经历了市场变幻越来越多的考验,投资者已经开始学会不再人云亦云,而是发掘和拓展各种投资渠道,尽可能地不“吊死”在房地产这一棵树上。
  作为政府决策部门也应该看到,购房意愿的下降并不完全是投资者自觉行为,而是受限于政策不得已的选择。因此,政府也有责任引导投资者寻找其他投资渠道,并保证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投资环境。
  作为投资者,则要清醒地看到,投资实业固然在当下是不错的选择,但随着经济的复苏,包括房地产业和股市也仍然可能出现投资机会。投资永远不是一劳永逸,一次享用终身的。
  保持了这一清醒意识后,投资或许就会变得轻松一些。一部分保值,一部分稳定增值,另一部分寻找相对风险高收益也高的其他渠道。投胎只能投一次,投资却是终身事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前2月交通运输业投资额同比降12.8% 2012-03-22
· 前2月交通运输业投资额同比降12.8% 2012-03-22
· 美国养老金投资重长线与分仓 2012-03-22
· 学者建议巧用红利税激励长期投资 2012-03-21
· 巧用红利税激励长期投资 2012-03-21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