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两年多的货币紧缩调控,实际利率终于由负转正。虽然0.3%的利差略显单薄,甚至可以预见未来几个月实际利率还可能在正负之间小幅徘徊,不过这并不妨碍利率格局的转变。保持现有利率水平和控制物价水平将维系中长期的正利率环境,这意味着以抗通胀为主的宏观调控达到了阶段性的目标。 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并不代表我们的调控政策可以松懈,调控的最终目标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们离这个目标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人都在担心目前经济增长存在下滑的风险,从经济数据上我们也看到了这个迹象。不过我认为,这些都是实现目标必须支付的成本,对于放松信贷或者降息重新刺激经济我认为并不可取,那只会重蹈覆辙,让我们再次陷入投资的泥潭。所以我认为,应该继续控制信贷投放和保持实际利率正增长,同时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相辅相成。 实际利率正增长,从短期看,可以增加居民储蓄存款,特别是定期存款吸引力增加,资金回流银行体系,导致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和资金稳定性得到改善,如果有效控制信贷投放,则有利于促进信贷增长和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从长期看,可以增加居民的投资收益,当居民实现最低存款目标后就会有多余的钱,这些钱要么投资要么消费,如果投资的收益率与存款收益率相差不大或不符合心理预期,那么更多的人会选择消费,则促进消费的增长。所以保持正利率状态,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