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入法”还要走多少路
2012-03-20   作者:吴学安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维护公共权益,不能仅仅依赖有关机关,依赖政府,公民需要有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借民事诉讼法修改之机将公益诉讼的权利交给公民正是好时机。”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有全国人大代表就此发表了意见。
  所谓公益诉讼,就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提起的诉讼。但公益诉讼在中国现行法律中并非专业的法律用语,无论是现行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法律,都对原告资格有限定,必须是与案件有关的直接利害关系人才有发起诉讼的资格。因此,针对许多给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的起诉,因为“主体不适格”,法院基本不会受理。
  按照现行民事诉讼法,公益组织若提起公益诉讼,需要经过批准后才能成为原告,代理公众利益事件的起诉工作。现在民诉法修正案草案,明确将“需要经过批准”修订为“可以”,在法律含义上大为拓展,赋予公益诉讼新的内涵,而且使得今后公益诉讼由此获得更大的空间,这一“变法”,事关每个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理应受到社会公众的赞许。
  从法律层面上,确立公益诉讼制度,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使得公益诉讼的提起者,在检察机关之外又添加社会团体这一帮手。但也必须看到,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一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社会公益组织发育相对落后,在公益诉讼的调查取证等方面仍受到诸多限制,这就要求在清除法律障碍之后,还要赋权社会团体让其拥有能真正实现“独立调查人”的权利。另一方面,此次修法并没有承认个人公益诉讼主体的资格,自然是一件撼事。究竟是为了防止滥用诉权、恶意诉讼,还是担心诉讼的闸门一下打开,一时难以应付,个中原因不得而知。
  当然,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任何点滴进步都应该受到肯定,从立法层面承认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可以提起公益诉讼,无疑能够推动公益诉讼开启破冰之旅。
  通过民诉法“变法”,对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进行确认,既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更是构建公民社会的一个有效途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上市要过法律关也要过伦理关 2012-02-29
· 欧盟酝酿征收海运碳税 发改委:不符合法律要求 2012-02-25
· 法律法规依据不足 警惕艺术品份额投资风险 2012-02-0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