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让宏观政策面临微调较大压力
2012-03-16   作者:乐嘉春(经济学博士)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眼下,中国正面临是否要加大的宏观政策“微调”力度的较大压力,这一新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内外力量施加的利益诉求,其诉求的核心是期待中国尽可能放松宏观政策,甚至最好出台经济刺激政策。问题是当前中国宏观政策应当如何“微调”,以及由此会产生怎样的政策后果,这都需要我们加以预判。
  从历史上看,外需变化是观察中国宏观政策是否会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依据之一。2008年11 月份,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下降2.2%和进口下降17.9%;12 月份全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1.1%,其中出口下降2.8%和进口下降21.3%。这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外贸已产生实质性影响,可以预见也将对外向型经济的中国经济构成重大冲击。这是2008年末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的主要背景。
  如今,中国又陷入相似的困境。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2012年1-2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长波动较为反复,但2月份贸易逆差达314.9亿美元,可以确认,当前中国的外贸形势相当严峻,也难以避免经济增长放缓。这恰恰是市场预期中国将加大宏观政策“微调”力度的主要理由之一。
  事实上,宏观政策松动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从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调整来看,刺激投资需求,依然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最重要路径,但这样做也会引起产能过剩,结果是部分行业的过剩产能依然需要通过扩大出口来不断消化,这预示着中国经济将很难走出依赖投资和出口导向的传统发展模式。
  不过,当前通胀压力仍未见实质性缓解。尽管今年2月份CPI同比增长为3.2%,但引发通胀压力的国内影响因素并未消解。另外,受到地域政治形势紧张导致国际油价持续上升风险、欧美央行宽松性货币政策及国内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通胀压力仍然不容忽视。
  在此背景下,主要通过刺激投资需求来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也会面临一些可以预见到的突出问题。
  首先,刺激投资需求增长,易于引起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导致微观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刺激投资需求必然需要释放流动性,其代价为将引发通胀压力,这预示了未来通胀压力仍将不会显著缩减。在产能过剩及其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下,资金在名义上会进入实体经济,实际上却会“暗渡陈仓”而逐渐流出实体经济,最终导致实体经济的流动性紧缺状况。
  其次,正是由于产能过剩导致实体经济中的投资收益率太低,加速了市场流动性由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在温州等经济发达地区早已出现。自2008年以来,大量流动性源源不断地流出实体经济,转而投资房地产、艺术品等领域。可以说,这是造成中国房价自2008年以来过快上涨的根本原因之一,其他投资领域(股市是个奇怪的例外)的泡沫产生也是如此,由此形成了典型的非理性繁荣。
  过去的经验已证实,尽管我们反复强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如果宏观政策的“微调”容易导致实体经济的需求过旺与产能过剩引发的盈利能力下降,势必也会导致宏观政策放松所释放的流动性,再次绕道实体经济,流向房地产等非理性投资领域,这是特别需要我们加以警惕的。
  目前,地方政府期待宏观政策有所松动,国外投资者也希望中国调整政策和刺激经济增长投资,尽管当前中国面临的外需形势相当严峻,但仍然需要思考对宏观政策进行“微调”的“度”的问题,不能简单地重复或沿用过去的模式,因为刺激投资需求特别容易引起短期经济的较大波动,随后会导致经济的过热,通胀压力也将随之出现,结果是宏观政策“微调”的结果,并没有使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反而引起了宏观经济的大起大落。
  有鉴于此,尽管当前中国宏观政策确有“微调”的必要性,但我们需要避免这样的突出问题——伴随着宏观政策的逐步松动,很容易引发房地产等被压抑的非理性投资再度喷发,结果将迫使中国经济面临“硬着陆”风险。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稳增长”需更多新手段 2012-02-02
· [博客]“稳增长”须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2011-12-26
· [博客]财税政策或能破解稳增长抑通胀两难 2011-12-21
· 郑新立:如何实现抑通胀和稳增长的双重目标 2011-12-19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