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拥堵的本因及对策
2012-03-15   作者:唐钧  来源:新浪博客
 
【字号
  对于交通拥堵,媒体报道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委员提案建议‘征收拥堵费’,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但媒体也提到: “开征拥堵费能缓解交通拥堵吗?围绕一系列相关疑问,代表委员激烈争论。”譬如,钟南山代表赞成开征,而蔡建国委员、高抒委员和宋林飞委员都表示反对。
  对于城市规划,如果社会学有发言权的话,答案应该是:交通拥堵的“根”,是在于中国的城市规划思路错了。社会学的研究表明:一个城市的中心应该是中央商务区,再往外是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区,高收入群体则住在郊区。这样的布局,中低收入者的住处到市中心的路途不那么远,方便他们搭乘公共交通上下班;而高收入者则有车,不在乎路途的远近。
  有意思的是,中国的城市布局是反其道而行之:高收入者,有车的人统统挤在城里的“黄金地段”,中低收入者统统被驱赶到城外(譬如北京的五环路之外,上海的外环线之外)。这样的布局,住在郊区的中低收入者每天上下班要花1、2个小时甚至更多。他们逗留在路上的时间越长,给交通添堵的可能性就越大。与此同时,住在城里的大多是有车一族,出门就开车,这又给交通添上一层堵。两相夹攻之下,后果可想而知。
  城市的模子做坏了,调整的空间就非常有限。现在我们的“治堵”方案,大多只能将“堵点”平移。譬如A路口是一个堵点,我们费好大劲想方设法把它疏通了,通过的车流量大了;前面的B路口本来不怎么拥堵,但从A路口过来的车流量大了之后,B路口开始拥堵了……
  国外实行收取“交通拥堵费”,是有配套措施的。譬如假设在北京的四环沿线,与地铁站或公共汽车站相配套,建设一批停车场或停车楼,提供停车的公共服务。住在郊区的有车一族开车到四环,把车泊在停车场或停车楼,然后搭乘公交进城。这样做合情合理、顺理成章,因为政府已经提供了公共服务,如果非要开车进城,那就出点血吧。
  但是,在中国的城市中,有车一族都住在城里,大多数人买车就是为了上下班。现在要收拥堵费,那就意味着高峰时间一出门就要交“买路钱”。一个星期5天,加总起来应该花费不菲(如果便宜,结果就是政府光收钱了,对治堵不管用)。这就等于宣布,车基本上等于白买了。
  如今的中国城市中,可选择的政策其实就是“倡导拼车”。政府可以通过非营利机构来组织这一社会行动,并加以统筹安排,主要是能形成一个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有关方面也别老拿交通事故不好处理来吓唬人,保险公司开设一个专门的“意外事故险”就能解决问题。与之相配套的公共服务措施就是开辟一个专用车道,只允许乘坐在三人以上的车通行,给予方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交通建设 2012-03-09
· 中国交通建设:打造全球交通建设业航母 2012-03-08
· 皖江示范区两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交通项目启动 2011-12-27
· 吉林推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和赔偿无缝衔接 2011-11-30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