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无需“非紧即松”
2012-03-14   作者:左小蕾(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左晓蕾
  日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并不表明货币政策松紧。对于周行长的表态,有不少人表示不能理解。还有人认为,当前控通胀已不是调控首要任务,放松货币政策水到渠成。笔者认为,这些观点对货币政策存在认识误区。
  首先,货币供应量增长并不意味着宽松货币。经济增长带来货币需求增长,货币供应量也需相应增长。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是7.5%,笔者预计真实的经济增速将高于该目标,达到8.5%—9%的水平,加上4%左右的通胀目标,2012年经济维持正常运行,货币需求增长应为13%左右,货币供应量增长应与此相适应。如果经济形势不发生大的改变,今年货币供应量增长将维持在14%左右。满足经济正常运行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紧缩或是宽松。
  其次,存准率下降也不意味着货币宽松。每年根据经济运行的货币需求增长,货币当局都会投放基础货币。而投放基础货币的工具无非是几板斧:降低利率、公开市场逆回购、存准率下调、信贷规模扩大等。具体使用哪一个工具,或者几种工具协调配合,央行会根据经济运行的综合指标决定。
  存准率调整与对冲外汇占款有关。去年上半年,央行6次上调存准率,主要是因为在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全球流动性过剩,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包括热钱在内的资本流入规模增加。去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增加了2770亿美元,按照当期汇率匡算,释放出的外汇占款约为1.9万亿元人民币左右。6次上调存准率恰好全额对冲了外汇占款增量,实施了央行的货币池思路,关紧了过剩流动性的闸门。应该说,上调存准率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紧缩,只是收回了资本流入造成的过剩流动性。去年下半年资本流入放缓,央行停止上调存准率,实际上未被对冲的部分外汇占款充当了正常的基础货币发行。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欧债危机形势变化,人民币即期汇率多次触及交易下限,外汇占款连续三个月呈现负增长,存准率下调弥补了本应由外汇占款提供的货币供应量。
  因此,存准率是否会在今后下调,要视外汇占款的变化而定。但货币政策是否转向,更重要的是货币总量这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否变化。央行把2012年的货币增长目标定在14%的水平上,基本上匹配了9%的经济增长和4%的通胀水平。只要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在14%的范围内,不论存准率下调几次,货币政策都不应理解为宽松。
  更重要的是,货币政策不是非紧即松。认为通胀形势平稳银根就要放松的观点,是对货币政策缺乏基本的认识。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工具,是要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进行逆周期调整。经济过热导致通胀,货币政策会收紧;如果经济大幅下滑,失业率上升,货币政策应宽松,以刺激投资和创造就业;但如果经济平稳增长,并未过热,也没有衰退,货币政策就不应该过多干预经济活动,制造经济波动。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已经有大约20年时间。除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高通胀,2004年的经济过热,以及2007-2008年上半年因为资本大规模流入造成流动性严重过剩,货币当局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在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和2009-2010年美国金融危机期间,货币当局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外,在其他经济平稳增长的年份,货币政策都呈现稳健的态势。
  当前通胀回落,货币政策应该回归正常,而不是由调控通胀的紧缩状态立即变成调控衰退的宽松状态。如果货币政策的实施是“非紧即松”或“非松即紧”的交替,可能使本来平稳的经济出现不必要的波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Fed维持货币政策不变 预计通胀率将暂时上升 2012-03-14
· 货币政策不宜负载太多目标 2012-03-13
· 利率"负"转"正" 货币政策如何调整 2012-03-12
· 周小川:存准率调整并不表明货币政策是松或是紧 2012-03-12
· 日本央行周一或维持货币政策不变 2012-03-1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