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种地与如何种地
2012-03-02   作者:赖薇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目前我国约有2.5亿农民外出打工,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土地,以老人和妇女为主的留守队伍在务农人口中所占比例增高,加上新生代农民工“跳出农门”的愿望日益强烈,“谁来种地”的隐忧由此而来。
  据测算,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有2.79亿人,按18亿亩总耕地面积来算,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占有6.5亩耕地。这一数字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地少人多的总体特征并没有根本改变。
  当然,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必然改变农业人口众多的状况,而且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在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农业劳动用工。统计显示,去年我国耕种收3个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53.5%,创历史最高纪录。
  农业人口减少已成必然趋势,与之伴随的是各地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等,不仅促进了农业科技推广,助推了耕作技术进步,更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强了农民在市场中的议价权,提升了农业比较效益,从而将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地引向农业。
  由此可见,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代表的各种合作组织的出现,解决的将不仅是“明天的耕地谁来种”的问题,更重要的还能解决“怎样把地种得更好”的问题。然而,现在这些组织的整体实力还比较弱,还没能形成强大的带动力。他们如何发展壮大,是我们当前应着力研究与解决的课题。
  各种合作组织的发展,最重要的要素是人才和资本,人才、资本在市场中的流动是趋利的,如果种田还要倒赔钱,这些要素怎么肯流向农业?因此,问题的实质是种地能不能赚钱。
  一方面,我们必须注重保护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千方百计确保农民在经济成长中优先受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应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必然选择。同时,各级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价格与补贴政策,逐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将稳步提高粮食市场价格作为粮食价格调控的指导思路;加快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补贴价格,完善补贴发放方式,严格补贴监管。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大力整合与农业生产相配套的公共资源。现代农业绝不是买进一台先进的机器,然后雇佣一个人来操作那么简单。要让机器发挥好作用,还得有融资、物流、电力、销售等一整套体系。如果公共资源配套不足,网费高、电费贵、贷款难、流通不畅,农业生产的成本必然难降。因此,我们应不遗余力地完善农村金融信贷政策,降低农业资本使用成本;加强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交通和气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物流条件,降低农产品外销的物流成本;稳定化肥、种子等农资价格,完善涉农生产服务业的税收和收费政策。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农业创新的前提是“谁来种地” 2012-02-03
· “日企种地五年亏本”不是笑柄 2011-07-14
· 二十年后谁种地谁干脏活累活 2011-06-22
· 引才房补不能荒谬到这种地步 2010-10-29
· 江苏农民借用“外脑”种地 2010-06-04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