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不能只靠末端治理
2012-02-29   作者:孟飞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资料显示,目前,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三分之二在建筑交通等消费领域,而我国70%排放在工农业生产领域,出口产品隐含的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的四分之一以上。可见产品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一些企业已经把节能减排的关注点向生产领域转移。比如,一汽解放锡柴重型柴油机生产基地日前在无锡竣工投产。该生产基地建设就借鉴了国内外先进制造企业的绿色工厂设计理念、低碳制造的生产经验,从工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与配套工程、制造技术与工艺装备等方面入手,做到低碳环保。
  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虽然会降低资源消耗、节省能源,但在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上的投入在短期内必然会增加生产成本,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这是难以承受的。另一方面,生产过程中原料浪费所产生的代价,远小于为提高资源利用率而进行的技术升级改造的代价,这也是造成多数企业没有在生产中节能减排动力的原因。限于政策环境,多数企业在节能减排上只是强调末端治理,这是缺乏系统也是难有远期成效的。
  因此,把节能减排向全过程延伸,实行全过程控制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在政策层面上,一方面继续通过末端治理快速解决企业生产后污染物排放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对生产环节节能减排的治理,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切实把企业节能减排目标和企业增效目标统一在一起,让企业产生自主减排的动力。加强对产业全过程的控制,从产业上游一直到产业下游,建立相应的节能减排标准,从整个产业链的层面调整资源配置,建立资源循环体系。
  企业自身也应从生产过程入手,加强成本核算,把节能减排成本分摊到生产的各个环节,把生产力提升和节能减排同时纳入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同时充分考虑节能减排的带动作用,以某一家企业或者生产的某一环节为突破口,通过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配合,分摊节能减排对生产成本的压力。
  公众有效参与和社会消费模式的转变是节能减排得以向全过程延伸的社会基础。公众作为消费群体,处于生产领域的下游,公众可以通过选择低碳消费,倒逼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低碳生产,从而促进节能减排向全过程的延伸,最终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重庆加快节能减排力争“十二五”能耗下降16% 2012-02-27
· 打好今年节能减排开局战 2012-02-15
· 节能减排:公车带头 私家车是大头 2012-02-09
· 公车改革才是节能减排的治本之策 2012-02-08
· 贵州铁腕淘汰落后产能 节能减排任务完成在即(删除) 2011-12-28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