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发行审核时机未到
2012-02-14   作者:刘宇琪(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员)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据《经济观察报》最新报道,一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委员透露,郭树清在上任不久后的一次内部场合中曾提出“IPO不审行不行?”。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监测到,这一话题成为近期最为热门的财经舆情议题。多位学者和市场人士各抒己见。许小年、任志强、刘胜军、王冉等一批意见领袖表示坚决支持取消审批制,他们认为这是建设公平市场、减少权力寻租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有不少人提出,取消审批制需要法律环境、中介约束机制、退市制度等诸多条件的成熟。
  取消IPO审批无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也应该是未来的方向。现在更值得讨论的是,改革的时间窗口是否已经到了,配套环境是否已经成熟?笔者认为,IPO不审行不行?当然行。现在就不审行不行?恐怕还不行。
  2月上旬,证监会公布了正在排队等待上会的几百家企业的基本信息。我们做个假设,如果放开审批,这几百家企业中的大部分,都愿意上市而且是越快越好。也许一段时间之后,随着上市企业的数量增长和投资者的成熟,新股发行价格和市盈率水平逐渐恢复理性,这种情况下会有企业选择暂时不上市。但如果短期之内审批制突然转向注册制很可能导致A股市场鱼龙混杂,市场遭遇更大的融资压力,绿大地之类的公司一时间很可能只会更多而不是更少。评论人侯宁更认为,“不审崩盘。”
  改革就会有阻力有阵痛,阻力或许是来自盘根错节的既得利益集团,如果时机把握不当,阵痛则恐怕会由市场上中小投资者参与买单。我国投资者结构不如欧美市场成熟,而社会养老体系也尚不如欧美国家完善。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占很大比例,且有一部分中老年人把自己毕生的积蓄拿来投资。在目前有监管层审核的情况下,我们尚不能明辨所有优劣公司,而如若公司数量激增,只靠中介机构的自律来把关,广大普通投资者如何甄别?投资者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泥沙俱下的市场会不会导致一些更为惨痛的局面?虽然市场经济买卖自愿,但这些无疑应是政策推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资深市场人士和机构投资者有更强的识别能力,或许不惧完全市场化发行,但普通股民,他们准备好了吗?
  多数成熟股市推行的都是注册制,和注册制配套的是严密的监管和严厉的追责。2011年在美国股市被长期停牌和已经退市的中概股总数达46家,有多家公司遭到集体诉讼。2001年美国的安然事件更是体现了监管层的严格和对投资者的保护。实事求是说,目前国内不少企业的诚信状况并不太好,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水平仍有待提高,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的勤勉尽责并不尽如人意,法律诉讼的管道还不够通畅。
  回答是否可以取消审批之前,也许应该先看看A股市场上已经存在的造假上市公司有没有受到应有惩罚,对中介机构的追责有没有到位,不合格的公司是否退市了,有没有换个外壳卷土重来。去年胜景山河造假上市案,监管层开出了被称为对保荐业务领域的“最严厉”罚单,显示监管力度正在不断加强。但我们也注意到,关于绿大地虚假上市责任人的法律惩处,至今仍不明朗。
  归纳言之,审批制有其作用,也存在问题,更加市场化的注册制应该是未来改革的方向。但目前对改革路径的分析更有价值,如果针对整个市场环境的一系列改革能有突破,监管力量加强了、市场约束机制更有效了、法律追责机制完善了,再来取消审批制,推行注册制,自然水到渠成。改革需要勇气,但也要避免鲁莽。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两市成交额现 “地量” 发行审核皆现降速 2011-08-23
· [博客]发行审核制度是创业板乱象之源 2011-07-12
· 发行审核制度是创业板乱象之源 2011-07-12
· 借鉴美国经验逐步完善发行审核机制 2011-04-1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