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上市审批制之弊
2012-02-13   作者:陈昌华(瑞信证券中国研究部主管)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
  在中央政府提出要推动股市健康发展后,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
  国内普遍认为过去几年扩容太快,对市场造成了很大压力。不能否认,自2005年以来中国股市扩充很快,但还不至于到了经济规模不能承受的地步。沪深股市在2011年底的总市值约21.8万亿元,与中国2010年前三季度的GDP之比约为45%(2011年的GDP还未公布)。相对其他国家,中国这一比例不算高,同期美国和日本分别为104%和55%,印度61%,巴西58%。
  那中国企业是不是在市场中套了很多钱?从数据看并非如此。2011年沪深两地股市的融资总额7969亿元,只及同期人民币新增贷款的十分之一。中国企业的融资仍主要依赖贷款,资本市场扮演的角色还十分有限。
  比较融资金额和经济规模,2007年-2011年这五年,中国企业在股市上的平均融资金额,分别约占总市值的2.9%、GDP的1.9%,略高于美国市场(两个比例都是1.5%),但低于同为新兴市场的印度(3.8%和3.1%)和巴西(4.0%和2.7%)。
  看以上的数据,似乎中国的融资制度仍算合理。但值得注意的是,沪深股市在2011年的融资额较2010年下跌了18%,同期中国香港、美国、日本和巴西的融资额则分别下跌了43%、44%、74%和65%。这表明,主要市场会因市场环境变化在融资安排上做出相应调整,但中国则不然——在市场低迷时却并不相应减少融资规模,这便对市场造成了很大冲击。
  这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但肯定与中国股市融资的审批制有关——哪些公司能获批上市资格,通常由政府部门决定。一定程度上,审批背后也渗透了政府意志,推动了国企改革和体现产业政策。在一段时期内,曾出现过所有大型石油企业和银行集中上市。企业获批后尽快上市,而不是考虑找个好的时机能卖出更高价格。
  若投资者不追捧,新股发不出去,市场的融资量是否会自然减小,一、二级市场是否会重新取得平衡?但眼下情形并非如此。一方面,二级市场股价低迷,投资者不愿入市;另一方面,新股总能发行,融资总额没有明显下跌。
  以行政手段调控新股上市还有另一问题,即应容许多少新股上市是很难掌握的。
  在中国股市发展到如今较以往理性的情况下,政府应认真考虑把上市审批制改成备案制。只要企业财务数据没有弄虚作假,企业以什么价格上市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当然,为了保障小投资者的利益,政府需要严格监管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操守。
  (摘自2月10日财新网,标题有改动)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新股上市:飞利信1680万股 2012-02-01
· 五新股上市全部破发 N风范跌14.40%居首 2011-01-18
· 环球股市气氛不佳 香港新股上市全部"搁浅" 2008-01-29
· 新股上市首日不计入指数 股指失真有望解决 2007-01-08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