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与趋势
2012-02-10   作者:李慎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编者按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仍未散尽,其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也引发了人们从各个方面对这场危机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围绕本期主讲话题,深入剖析了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和根本原因,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 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和根本原因

  由美国次贷危机蔓延至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给世界各国造成巨大冲击。但是,这场危机的根源何在?仍需深入进行分析。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后,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主导的以新自由主义为主要推力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这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无疑是一柄“双刃剑”,它的正面效应是有力地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要看到,冷战结束后,美国一家独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才能够和敢于利用其在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科技等强权,特别是其中的金融霸权,放手、放肆地掠夺他国财富。正因为如是,美国国内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才长期出奇的低廉,加上美国文化霸权的大肆渲染,其所谓“民主制度”才能够在美国国内得到较多数民众的认可并得到较为稳定地维系,在国际上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追捧。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助长新自由主义价值观念和一系列政策在全球范围内的泛滥和推行。从一定意义上说,目前这场正在深化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是对美国这种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特别是金融霸权肆意泛滥的“报复”,是对新自由主义政策、理论的有力清算,更是对美国所谓“民主制度”的根本挑战。
  进一步分析,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仍是生产社会化乃至全球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张与社会有限需求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大危机和大萧条,迫使西方国家由自由放任的理论政策转向凯恩斯主义,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并由此显现了当时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体制的优越性,促进了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发展;那么,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也必然对西方国家的思想理论产生巨大的冲击,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存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我们对新的挑战应对得当,同时也必然会显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体制的优越性。在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之时,我们进一步加强对国际金融危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危机对西方思想理论的冲击与资本主义走向等问题的研究,探讨正确应对的战略、策略和相关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国际金融危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国内外众说纷纭,比较明确的是,当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仍未见底,世界经济看似走出低谷,但新一轮更大的金融乃至经济危机极有可能就在这看似走出低谷中酝酿与积聚。这主要因为,世界各资本主义大国都在急遽降息、恶性增发货币,试图增加新的产能;而世界范围内的穷国穷人愈来愈穷、富国富人愈来愈富的两极分化局面非但没有缩小,反呈日趋加大之势;穷国穷人的相对需求仍在急剧下降。因此,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张与社会有限需求之间的矛盾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在加剧。从根本上说,这正是在为下一轮更大的金融乃至经济危机积蓄能量。现在世界各大国甚至各个国家仍都不敢轻言低利率退出政策,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脆弱性。因此,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更广阔的时空来看,从历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更广阔的视野来看,这场灾难并未结束,还在演进中,甚至极可能是刚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的更深刻更全面的经济社会危机极可能还在后头。
  近几年世界经济复苏是脆弱的。目前,美国高财政赤字、高额债务、高外贸逆差愈演愈烈。按照20世纪90年代欧共体成员国加入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标准,即《欧洲联盟条约》规定,成员国财政不应有“过度赤字”,当年政府财政赤字不应超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政府债务总额不应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0%。这就是经常被有关人士称为政府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总额的“国际安全线”或“国际警戒线”。而美国现有财政赤字可能大大超出国际安全线;政府债务总额也超出了国际安全线。眼下美国累计贸易赤字总额近10万亿美元。这是历史上任何时期任何国家从来没有过的。
  一般来说,国际局势在两种情况下最危险:一是世界大国之间力量过分悬殊时,二是超级大国处境极端困难时。我认为,当前仍未见底的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是被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推迟多年和推迟多次后不得不爆发的经济危机。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正面临着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正因为如此,在今后一些年内,各种国际力量特别是世界上一些大国和强国,将会围绕金融、能源、粮食与主权等根本性问题,既有合作与竞争,更有博弈和较量。世界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和文化格局正处在波诡云谲的剧烈变动的前夜。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对目前这场仍未见底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要认真审慎地研究对策。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情况下,资本主义为了延缓其灭亡的命运,总要不断调整其对内对外政策,从而使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剥削和统治形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进而缓解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这次金融危机,是不是美国式的资本主义模式的总危机呢?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必将利用其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设法在其国内生产关系的范畴中进行各种最大的改良与调节,在世界经济、政治秩序和各大国之间做文章,以谋取最大的经济、政治利益。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各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由于这些年来新自由主义在全球泛滥,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理论上的准备还远远不足。因此,决不能排除美国式的资本主义模式经过成功调整和革新,获得新的发展。若如是,美国经济就会有新的强劲反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将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二是如果世界上其他大国强国应对正确,美国的经济危机就会进一步深化,从而使美国式资本主义模式和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从根本上得到动摇,也必然会引发全球经济秩序的深刻变化和全球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动。若如是,21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叶,政治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将会得到真正的展示和彰显。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祸起金融危机 外资行理财多亏损 2011-11-22
· 全球新一轮金融危机似已难免 2011-11-14
· 德国制造如何立足于金融危机 2011-11-09
· 张曙光:高利贷会引发中国式金融危机吗? 2011-10-2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