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或被高估
2012-02-03   作者:项峥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新年一月份全国信贷投放总量数据很快就要出炉,是否破万的争论也将就此平息。无论最终信贷数据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一月份全国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总量不太可能重现2009年同期天量的情形。进而言之,当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可能被过高估计。
  “早投放、早受益”是近几年来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时间安排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根据现行会计制度对当期经营利润确认的原则,以及金融机构激励与当期利润相挂钩的制度安排,尽早投放,可以最大程度锁定当期的经营利润,符合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层的短期最大利益。但显而易见,这并不符合金融机构自身稳健经营的内在要求。事实上,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与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期限安排上存在“错配”。
  即使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层依然存在“早投放、早受益”的冲动以及尽力做大信贷规模的主观愿望,应该看到,这种主观愿望也会受到客观因素的严重制约。首先,风险顾虑将会抑制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冲动。在现行制度下,不良贷款出现,有关责任人将会被终生追责。即使可以免责,中间过程的相互扯皮、审查也会让人焦头烂额,影响到绩效兑现。第二,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受到宏观经济面制约。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存在顺周期特点,在经济下行背景下,不能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过高估计。第三,流动性也会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2011年,全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存款9.63万亿元,同比少增2.29万亿元。特别是在国际收支形势变化导致外汇占款减少的情况下,流动性生成机制出现重大变化,由此也会降低金融机构流动性来源的稳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
  当然,是否会出现金融机构“惜贷”的情况,现在尚难判断。不过,金融机构“惜贷”情形在我国并不是新鲜事物。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前,金融机构普遍存在“惜贷”情形。当时背景是监管当局严控不良率。随着对金融风险顾虑的加重,今年金融机构会不会出现“惜贷”,对此目前尚难做出明确的判断;如果真的出现“惜贷”,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金融机构顺周期经营行为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目的存在背离。特别是在维持企业正常经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需要金融机构信贷的支持。如果切断信贷资金来源,则企业经营将面临困境,金融风险也将浮出水面,并可能会有连锁反应。这又涉及到个体理性但群体无理性的合成谬误。综合来看,需要密切观察经济运行态势,对政策进行动态预调微调。若出现金融机构惜贷情况,需要高度关注,并及时应对。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四大行两天突击放贷700亿 11月信贷有望超预期 2011-12-06
· 警惕商业银行年底突击放贷 2011-11-14
· 上市公司或不务正业 放贷炒股参股成主业 2011-08-26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