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形成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能力
2012-01-16   作者:黄卫挺(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虚拟经济发展过度,或者金融偏离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方向,都是需要全力纠正的,但同时却不能滑入另一个极端。在金融抑制仍然很严重的情况下,金融不发展的代价也是我们承受不起的。去年下半年温州企业频频遭遇资金链断裂,中小企业一时陷入生存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今年元旦期间发生的河南安阳事件也深刻地警醒决策层,金融不发展的代价,可能远不止阻滞经济发展那么简单。
  也许有部分人会大声驳斥说,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正表明金融发展也存在不小的代价么,并且这个代价的影响面比不发展更大。而笔者认为,需要明确的是,金融不发展的代价是必然的,而金融发展的代价则是偶发的,只有在金融发展走错了方向,才会带来不必要的代价。本质上,金融发展的功能就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分散各种可能的风险,因此,就整体来说,金融发展是利大于弊。至于发展方向错了,则主要是监管和制度设计不到位造成的。
  那么,金融不发展到底会带来什么代价?首当其冲的是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在我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民营经济虽然不断成长壮大,但因很少得到体制内金融部门的眷顾,在许多方面大受限制。特别是在发展规模和速度上,这种融资障碍意味着民营企业生存机会的减少。
  其次,金融不发展的代价,还包括巨大的社会和政治成本。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体制外循环资金的大量聚集,主要是民间借贷规模的相对膨胀,以及非法融资的大量孳生。要知道,在现有环境下,这些体制外的金融活动并没有得到有效监管,并且主要参与者是并不具备足够现代理财知识的普通人,他们对金融风险的敏感度通常都较低。一旦规模巨大的体制外金融活动出现资金流通不畅,大量的普通百姓和家庭将受到波及。由于国人仍然习惯于“单位社会”下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关系的思维定式,仍然认为政府应该对所有事情托底,在这种复杂社会关系下,体制外金融活动风险就很有可能扩散为社会风险,乃至政治风险。
  既然金融不发展的潜在代价如此巨大,被动应对肯定是不明智的,而如何主动改变金融不发展的现状,则是对决策层的决心和能力的极大考验。当前,我国制约金融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体制因素以及懒人心态。体制因素包括行政性垄断、利益集团的牵绊等,而懒人心态则是相关决策部门以管好现在的一亩三分地为核心任务,而国际大环境和社会发展新需求所急切期待的高屋建瓴的金融大战略和大谋划则迟迟难以形成。从“十二五”规划纲要到相关的落实文件,金融发展无一例外的表现为现有金融机构的改革、改制,提高已有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固然重要,但说实话,在既有的发展方式下,即使能够将现有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扩大几倍,恐怕也无法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现在亟需推动金融的“增量”发展,以功能为导向,让机构建设和市场建设两个轮子都高速运转起来。在市场建设方面,也要本着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宗旨,尽早构建起多层次的体系。
  一言以蔽之,真正形成适应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能力。才是金融发展的根本目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要落到实处 2012-01-13
· 金融危机是PE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2012-01-13
· 招商银行:发力绿色金融 2012-01-13
· 2012年金融改革以维稳为主 2012-01-12
· 外汇局: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环比下降 2012-01-1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