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浙粤调低外贸增速成调结构新契机
2012-01-12   作者:陈东海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根据媒体报道,江苏、浙江、广东这三大出口省份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显现出增速逐月下滑态势,国内外形势的持续严峻使得这些省份纷纷调低2012年出口增速预期至10%以内。
  同时有报道称,在1月5日至6日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和1月9日的全国贸促系统工作会议上,与会者一致的观点是,外贸面临的内外部压力进一步加大,今年一季度外贸形势将非常严峻。有与会的外贸系统人士声称,某部门或将2012全年外贸增速目标低调定位于“10%”。
  长期以来,各地惯于制订进出口超高速增长的外贸目标,尤其是出口和顺差方面,各地喜闻乐见超高的增速,并把这作为政绩的主要标志之一。现在在严峻的海外需求市场面前,被动地调低外贸增速,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如果以此为契机纠正偏差,将经济发展回归到利于民生的轨道上来,是一件好事。
  在传统观点看来,外贸超高速增长,尤其是出口和顺差超高速增长,可以促进就业。这个思路正是近二十年来各地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出口和顺差的根本原因。这种看法在粗放式经济时期比较有效,对于目前数字化和全球化时代,其就业效应可能已经不那么明显了。不仅如此,只计结果不计过程的外贸和顺差的超高速增长,已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民生生活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正视和加以纠正。
  为了出口和顺差的高速增长,一切经济工作以此为中心展开,那么会导致经济结构严重畸形,同时造成对外部市场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市场严重依赖,经济结构和系统的稳定性很差,在外部市场产生波动时,会造成国内的经济和就业产生严重的脆弱性。为了对付由于外部市场风险导致的国内经济波动,国内不得不出台大规模地刺激经济,其后遗症至今未消除干净。现在,欧洲的债务危机迁延不去,再次对中国经济造成制约。所以,以出口和顺差为取向的经济,经济稳定性差。
  还有个问题是,一些地方为了出口和顺差,不惜牺牲其他民生事业。为了取得出口竞争力,往往就要求成本尽可能低一些,因此一些地方和一些出口企业,往往就会压低员工的工资,甚至会造成环境破坏。最近,前些年来压低员工工资的后遗症也正在出现,环境和排放问题的欠账也必须偿还,为目前和未来的经济问题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果再一味地强调出口和顺差的超高速增长,这些问题会累积到更严重的水平。
  实际上,如果员工收入上升,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导致竞争力稍微降低,可能会影响就业,但是员工收入的提高,导致居民的购买力增强,会导致民生的改善,反而会让内部市场扩大和活跃,从而更有利于就业的增长。一正一负的作用,可能还是提高员工工资导致内需市场扩大从而提高就业带来的正面作用更大。
  出口从实质来看,就是物质产品出去,钞票进来。一个国家的出口和顺差越多,那么就是物质出去的越多,就是福利上被外国人享受的越多,实际上是本国居民的福利享受相应减少。如果把出口的东西更多地用于内销,则本国居民的物质会更丰富,生活更好。
  出口和顺差过多,其负面性日益严重还伤害到了金融体系经济。因为出口和顺差,会导致外汇占款的增加。目前中国的外汇占款已经是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原因了。应该来说,一个国家的基础货币投放,应该是出于内生性的原因,而基本上源于外汇占款的原因,是不应当乐观的。而且最近十年来,外汇占款占M2的比例,其趋势也基本上是越来越高的。所以,中国最近一、二年来的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外汇占款导致的货币投放过多。如果要控制通货膨胀、改善民生,就必须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和M2的膨胀,那就必须降低出口和顺差的增速。
  所以,尽管目前美国和欧洲的需求不旺给中国的出口和顺差的增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换一个角度考虑,这种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中国是有利的。我们正可以借此契机进行贸易平衡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等等。也可以借此契机,提高普通员工的工资,改善民生和降低通货膨胀。所以,一些省市调低外贸增速,反而是一个好的迹象,值得其他地区效仿。未来不再追求出口和顺差的高速增长,即使是不再增长,甚至是出现贸易逆差等等,也应当可以坦然接受。 (作者单位:东航国际金融公司)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外贸增速放缓的正面效应何在 2011-12-08
· 今年我国外贸增速可能略有回落 2011-04-25
· 外贸增速已现减缓迹象 全年将呈前高后低走势 2010-07-19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