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两难选择
2012-01-05   作者:乐嘉春(经济学博士)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就目前来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似已成定局,以什么方式或何种形式推出一定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只是时间问题。但问题是在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政府最擅长的是刺激投资需求,这意味着要想完成今年经济工作重心之一——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度还相当大。这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两难选择。
  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当前和未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可能变化都表明,受欧美债务危机恶化、海外经济增长放缓等不确定性影响,中国的外需将进一步萎缩,这可以从去年11月份出口增速回落较大及刚刚公布的去年12月份PMI数据中进出口指数及新出口订单等变化中得到印证。事实上,外需放缓的影响相当深远,许多研究报告都认为2012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将为负。并且,外需的变化还更多受制于他人,尤其是我们要特别关注未来外需是否会突然发生变化的较大风险。
  在此背景下,要想完成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稳增长,就必然会转向从稳定或刺激国内需求入手。其中,由于消费需求的波动一般都比较平稳,2011年3月以来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围绕着17%水平一线波动,尽管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财政政策措施进一步刺激消费,但受到房价高企“侵蚀”居民消费能力、目前国内消费需求增长仍处于较高水平(高出同期GDP增长约7个百分点)等因素影响,要想在短期内促进消费较快增长似乎很难。
  由此,我们只能继续依靠进一步刺激投资需求,来弥补因净出口需求下降对经济增长构成的不利影响。由于刺激投资需求的见效更快、更立竿见影,这使得政府更偏好于刺激投资需求,目前的情况也是如此。一方面,“十二五”规划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地方政府的旺盛投资需求;另一方面,2012年保障房建设的“军令状”在2011年12月提前签订,并首次将保障性住房的竣工量纳入2012年全年任务的考核范畴,这意味着完成2012年保障房建设目标有了保证。可见,2012年投资需求不会明显回落,投资增长速度也不会很低。鉴于投资需求依然是未来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唯一可以控制的调控对象,所以投资需求增长是观察2012年中国经济能否实现“稳增长”目标的关键性指标。
  在笔者看来,就2012年保障房建设的“军令状”提前签订这一现象观察,中国以刺激投资需求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刺激措施似乎已经出台,这一信号值得引起我们的足够关注。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中国依然以这样的方式来稳定经济增长,尽管这对稳定当前经济增长有其必要性,那么中国很可能会因此而离实现“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目标又远了一步。
  因为,事实将再次证明,当前中国仍然难以走出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会使得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偏好于大规模投资,从而导致国内投资增长过快,并加剧了国内需求中投资与消费的进一步失衡。
  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下降,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在继续上升。相关数据显示,2001 年至2009 年,投资率由36.5%上升到47.7%,消费率却由61.4%下降到48%。所以,进一步刺激投资需求必将导致投资与消费的继续失衡。
  另一方面,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负面影响相当显著。例如,尽管刺激投资需求增加可以扩大产出或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也会引起产能过剩,并需要通过扩大出口来不断消化这部分过剩产能,这意味着靠政府投资维持的经济较快增长,中国经济将很难走出依赖投资和出口导向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上述分析表明,尽管刺激投资需求来谋求“稳增长”有其必要性,但却昭示了短期内中国很难走出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老套路,这肯定是不利于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这就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两难选择。
  尽管这样做是一种权宜之计,但过于实际的选择,仍然值得深刻反思——中国要实现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目标,唯有稳步推进政府改革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有可能。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