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应关注就业市场预警
2012-01-04   作者:申世军 邱南南(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成为2012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为此,须审慎关注经济运行中的预警信号和潜在风险,适时采取应对之策,以确保“稳中求进”的步伐不受侵扰。笔者以为,其中,近期就业市场出现的一系列预警信号,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三方面预警信号已显现

  当前就业市场至少已经出现三方面预警信号:求人倍率拐头向下、民营和外资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就业弹性系数较高的制造业明显收缩等。
  求人倍率2011年第3季度以来首次下降。求人倍率是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它可以较为准确及时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根据最新数据,2011年3季度的求人倍率已从上季度的1.07下滑至1.04,这是自2010年3季度以来首次下降。这一状况说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已开始受到经济减速的影响。考虑到就业市场表现一般滞后于经济运行,且季度经济增速已连续3个季度同比下滑,就业市场未来进一步走弱存在较大可能。
  私营及外资企业用人需求下降明显。私营及外资企业是我国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就业增速最快的企业类型,2010年二者就业人数占比达到24%。但2011年以来尤其是近期来看,这类企业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与上季度相比,2011年3季度私营企业用人需求下降了2.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了19.9%,外商投资企业下降了5.2%。私营企业就业早已受到冲击,年均就业人员增速已连续两年处于10%以下,上一次出现10%以下增长还要追溯到1999年;对外商投资企业而言,考虑到近期人民币升值趋势放缓,可能造成外资回流,将继续恶化该类企业的就业需求。
  就业弹性较高的制造业收缩明显。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约占全部就业人数的30%,且就业弹性最大,2010年为0.292,高于第三产业的0.191。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就业人数占16%~17%。但是,近期制造业形势并不乐观。一方面,制造业整体表现较差,2011年11月采购经理指数为49,自2009年3月以来再次回落至临界线以下。另一方面,细分行业来看,就业弹性较高的部门运营情况相对更差,普遍低于50。

  预警信号暴露潜在问题

  当前就业市场出现的一些不利信号,是当前经济运行特征和产业发展规律共同作用下的综合反映,此中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
  ★经济增速逐季放慢。经济增长是解决就业的最基本保证。2011年以来,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通胀压力逐步缓解,但经济增长也有所放缓,GDP季度同比已连续3个季度出现下滑,第4季度继续下滑的可能性也较大。正因如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指出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经济增速下滑是就业预警信号出现的首要因素。
  ★就业弹性呈趋势性下降。经济增长是就业基础,但是其对就业影响的大小还与就业弹性密切关联。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已呈趋势性下降,从2001年的0.16左右,下降到2009年的0.038,到2010年进一步下降到0.035。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2003年以来一直为负,第二产业从2005年的0.57降到2010年的0.29,第三产业从2004年的0.55降到2010年的0.19。在就业弹性趋降背景下,即使经济增速不变,就业吸纳能力也在变弱,而经济增速下滑时期就更显著,这正是2011年以来就业市场形势出现不利信号的关键所在。
  ★成本上升和产业升级副作用开始显现。2011年以来,各类生产资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出现快速增长,连同利率提高造成财务费用上升等因素,共同推动了企业生产成本尤其是私营企业、中小企业成本的攀升。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来看,2011年前8个月同比基本处于10%以上;从劳动力成本来看,建筑业、住宿餐饮业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成本上升较快。同时,作为2011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意味着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比重的上升,也意味着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的减弱。可见,在政策调控和成本因素叠加效果下,就业市场“副作用”正在显现。

  消除隐患才能“稳中求进”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社会稳定。为有效防止就业市场矛盾的集中爆发,及时消除就业市场隐患,相关政策应及早预防,适时调整。
  ★调控政策重心适度转向稳增长。为防止就业需求大幅下滑,经济增速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2008年第4季度 GDP增速降至8.0%以下时,就业矛盾就变得异常明显。在目前国内通胀压力已明显减轻的背景下,当前政策操作应确保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受到明显压制。未来,政策重心应适时适度调整,向稳增长、促就业倾斜。
  ★产业结构调整采取针对性措施。一方面,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改善当前制造业增长困境,进而改善第二产业的就业状况,并增强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有选择地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对就业带动作用较大的行业,如公用服务业、运输服务业、旅游业等。同时,在不具备资金、技术的前提下,通过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解燃眉之急。
  ★对私营和外资企业予以重点关注。对私营企业,由于其就业粘性弱,更易受到经济运行影响,应对其生产经营适当扶持,在税收优惠、融资支持和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采取措施。对外资企业,要从一般关注提高到重点关注的层次。港澳台资企业2011年第4季度就业需求近20%的下降尤其要注意。考虑到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经营等与人民币升值有着密切联系,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放缓背景下,应及时关注外资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的变化,对其就业需求中的异常波动进行动态监测和提前预警。
  ★财政政策应更积极、货币政策增强针对性。就财政政策而言,应针对不同产业部门和企业类型面临的处境,采取总体更积极但体现差异化的策略,比如提高失业救助标准和覆盖范围、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对吸收就业达到一定数量的企业予以奖励等。就货币政策而言,虽然通胀压力有所减轻,但温和通货膨胀局面或将持续,稳健基调仍有必要,但为保障就业,应增加政策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增加定向操作的力度和空间,尤其是要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我国东部就业市场出现脑体倒挂 2011-01-20
· 10月美国就业市场出现转机 2010-11-10
· 就业市场回暖加大Fed计划落实难度 2010-11-09
· 美改善就业市场不能坐等经济复苏 2010-09-09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