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敛是中国经济转型逻辑起点
2011-12-28   作者:刘煜辉(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刘煜辉

  ◇ 判断未来中国宏观政策的方向,需要综合政府表内和表外的活动变化
  ◇ 长期政策拐点早在今年6月份甚至更早已经发生,即财政从扩张转向收敛
  ◇ 明年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的方向,也是财政收缩的信号
  ◇ 随着财政收敛,将逐步回归正常的严谨的货币条件,从而消除通货膨胀的逻辑基础,恢复储蓄型经济特征
  ◇ 要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需要政府支出结构从基建大幅转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保障房,进一步向公共财政转化
  ◇ 宏观结构转型的最终方向,是让收入重新尽快从企业和国有部门手中回到家庭,逆转家庭收入在国民经济比重中持续下降的态势

  尽管有信息传出,明年财政预算会制定一个比今年略低的赤字规模(8000亿元),但关键还是看执行。比如今年原定预算9000亿元赤字,但最后执行下来或会是3000亿-4000亿元财政盈余。日前财政部召开全国财政预算执行工作视频会议,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表示,在安排的支出中,后两月约支出2.2万亿元。也就是说,今年最后将按照制定的预算支出(10万亿元)执行下来,而不是按照预算赤字(9000亿元)来执行。
  根据刚公布的数据,11月份全国财政支出1.14万亿元,预计12月份财政支出规模也就在1.1万亿元左右。如此今年将实现3700亿元的盈余,而不是赤字。一般来讲,按照中国政府财政支出的规律,一年中40%的政府开支集中在最后一个季度,而20%集中在最后一个月,今年这两个比例都将显著低近10个百分点。这应该是一个明显的财政收敛的状态。
  另外,财政预算在中国只代表着政府的部分经济活动,即表内的活动;而中国政府更主要的经济活动实际一直是在表外进行,即投资。看看铁道部投资瘦身计划,可以大概判断未来中国财政政策的松紧。
  中国“十二五”期间的铁路建设规划,每年投资规模从8000亿元下调至5000亿元,甚至不排除再行降速或放缓铁路发展的可能。明年保障房建设规模(700万套)将比今年出现显著收缩,甚至万亿水利投资规划都可能面临现实调整。
  判断未来中国宏观政策的方向,需要综合政府表内和表外的活动变化。根据笔者观察,长期政策拐点其实早在今年6月份甚至更早已经发生,即财政从扩张转向收敛。因为在过去的10个月中,实际在建总规模增速(经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调整后)已经从去年底的22.64%下降至今年10月的12.53%,下滑了10个百分点。
  中国确立了明年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的方向,也是财政收缩的信号。过去九年的房地产繁荣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政府的融资机制。因为财政支出是扩张的,政府有很大的融资需求压力,于是一个住房货币化机制被赋予重任。经济之所以被牵引到房地产支柱上,根本动因还是财政。
  房地产繁荣某种程度上成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机制,因为所谓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最终还是来自于银行(开发商拍地的贷款)。地方政府通过调控住宅供地量来抬高楼市价格,于是楼价撬动了整体地价估值水平,然后招商引资撬动银根,支撑投资的扩张。这是地根撬动银根的逻辑主线。土地供给是中国投资形成的重要条件,类似于地方政府的资本金。从这个意义上讲,地方政府实际上也是投资方,只不过它所得到的并非利润,而是财政收入、就业、GDP等。
  从中长期看,中国很可能会回归一种中性和偏紧的财政状态。鉴于中国的货币扩张机制极强的内生性,政府引致的投资活动是货币创生主体,故此随着财政收敛,中国将逐步回归正常的严谨的货币条件,从而消除通货膨胀的逻辑基础,恢复储蓄型经济的特征。
  中国当前的宏观政策所确立的基本方向为经济走向成功转型构建了坚实的逻辑起点,当然还有更多更积极进取的改革需要跟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如果“稳”可理解为财政支出的收敛,“进”则体现为明确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实质性地扶持私人部门经济的发展,培育企业家精神,提升就业结构。为此,财政需要为信贷资金更多流向中小企业提供风险补贴;需要实行对中小企业有利的特别优惠条款,对大部分中小企业免征营业税,提高营业税起征点;提高中小企业设备折旧率等。而政府经济活动减弱和财政需求的下降,为中国未来的大规模结构性减税提供了可能。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中国政府目前的支出结构从基建大幅转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保障房,使政府进一步向公共财政转化。上述四项目前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才只有34%,相较发达国家还有显著提升空间。比如医疗开支在一个总量10万亿元财政支出结构中规模才只有5000多亿元。宏观结构转型的最终方向,是让收入重新尽快从企业和国有部门手中回到家庭,逆转家庭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持续下降的态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明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 2011-12-26
· 沈阳经济区经济总量过万亿 财政收入超千亿 2011-12-22
· 财政部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 2011-12-20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