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开启中国金融市场化新元年
2011-12-26   作者:郭生祥  来源:经济参考网
 
【字号

 
  郭生祥

  2012年是中国推进金融市场化、利率自由化的大好时机。
  明年或许是继2009年之后又一个外贸不景气的年份,中国真的需要在内需上多下功夫。就像过去增长模式以外需为主导、金融为出口服务一样,现在应该是金融为内需服务。
  为外需服务需要金融集聚,为内需服务则需要金融相对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有利于中小企业高科技化,有利于培养中产阶级。过去,金融先是为计划服务,后又为国有企业服务,现在需要为中小企业服务,为消费服务。
  2012年,中国开启金融市场化的新元年不妨从五个方面着手。
  首先,构建世界主权债务交易中心。
  中国经济体庞大,迟早会是世界第一大债券市场。为了迎接这一天到来,第一步,就要把外储收购债券化,不能再让央行发行货币来购买,这是把通胀留给自己,外储资产交给别人的愚蠢政策;第二步,让商业银行的货币市场和主权债务市场互相抵押融通起来;第三步,可适当地放进机构债/企业债,让证券债券市场互动起来,而后可以把产权明晰化、企业化的地方债放进来,不过,地方债应是中央代发或是已经企业化明确了的,否则不具备资格;第四步,考虑地方债“债转股”,前提是完善债转股的法人治理机制,以及彻底完善破产机制;第五步,债券市场要完全国际国内放开,国内对于金融机构放开,国外对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主权债务市场放开;第六步,在完善以上市场的同时,摸索建立新的完全自由化的,但却依然是统一的结售汇制度。
  以上才算是构建了市场化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框架体系。
  在债券国际化的同时配套证券国际化,再配套货币国际化,在这些共同推动下,银行信贷和投行服务也会随之国际化,那个时候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就是水到渠成。
  其次,筹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两房”。
  就房地产信贷而言,中国早从1991年就引进新加坡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目前这个制度应该与银行房贷在未来形成竞争,要么给予公积金银行职能,要么让其资产证券化,扩大资本来源,完善风险管理。
  对于政府直接投资的廉租房建设,完全可以采取租赁融资的方式,以项目抵押以及未来的现金流担保,向银行融资租赁,好处是一方面解决了资本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在未来还可以让租金和房价易于控制在较为适当的水平内,不因为是保障房就脱离市场,也不因为市场行为就抑制不了价格。
  中国很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是限购证和准购证结合的房地产市场。那么,准购证可以允许购买现房,而限购证则允许购买“纸房”——一种类似“纸黄金”的特殊金融产品,可以把上面所说保障房设计成“纸房”,投资“纸房”的收益是未来与现在的差价,这种模式的作用在于既可为保障房建设筹得资金,还提供了富裕资金一个投资升值的渠道,并且是一个易于生态控制的市场。
  再次,构建云金融——世界金融中心第三极。
  未来,主权货币作为世界货币是较为困难的。今天的云计算显然给了未来货币一个有力的工具载体,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云货币与云金融形成一个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具体云货币包括云支付、云结算、云价值尺度,云资本,包括云投资、云储藏,云金融,包括云信用证、云证券、云债券,云货币市场、云资本市场,以及云财税、云衍生品,这将大大提高货币的流通性,降低货币的成本,改善世界信用力和信用关系,提高全球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和档次。
  笔者预想,未来的世界金融中心,可能既有纽约、伦敦,也有上海、香港,更应该有云金融的身影——世界金融中心第三极。为此,我们目前应加强云货币、云金融的研究工作。
  第四,支持新的学研产一体化模式。
  单个的工业发明固然重要,但是泰勒的流水线作业才是发酵之母,二者结合才共同实现了资本化、集约化的今天。如何让个体创新与集体激荡更好地融合起来,笔者认为,应按照“更加具有创立思考,更加具有交互激荡”的模式,把大学和工厂结合起来,把学研产一体化起来,让创新能够流程化、标准化起来,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的渴求。
  未来的金融,尤其是中国金融要支持这样的产业、这样的组织、这样的模式创新,否则,中国工业总是模仿,没有开创。
  最后,让金融为延续中华文化香火服务。
  孔夫子说,礼失求诸于野。意思是古代良好的传统往往保存在乡野和邻近的小国,本土反而迷失了。中国很多传统文化就是这么个情形。
  金融不光要支持城市的产业发展,还要为中华文化香火的延续服务。
  以春节文化为例。包蕴着信仰、礼仪、民俗、民生的春节堪称中国文化的“活化石”,然而,对于这样宝贵又有特色的文化,东南亚、东亚以及其他中国周边国家的却都比中国城市保存得好。
  笔者认为,开发三农与开发春节文化应配套进行,在种植经济上嫁接旅游经济、文化经济。三农的现代化,不光是机械化、信息化、科技化,还要有文化,特别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跨境人民币业务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011-12-26
· 欧洲央行确保金融业平安渡年关 2011-12-23
· 台湾金融监管机构同意中行交行筹设台北分行 2011-12-23
· 中关村开设科技金融服务超市 2011-12-23
· 美洛克菲勒财团在天津建地标性金融中心开工 2011-12-2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