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站位要高
2011-12-20   作者:刘仲华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华尔街某著名投行10年前曾预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国内企业将遭到毁灭性打击。然而10年过去了,吉利成功地收购了瑞典沃尔沃,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制造商把生意做到五大洲,当年的预言已成为笑谈。
  加入世贸组织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不仅没有被冲垮,反而越来越多地开始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仅2010年一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就达595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五位,超过日本、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欧元区债务危机以来,中企海外投资迎来更多机会。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最新研究预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望在未来3年内每年增长20%—30%。
  当然,机会与挑战并存。与欧美跨国公司相比,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大部分仍从事中低端行业,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主营业务不突出,缺乏核心竞争力,加上各种政治障碍和文化冲突,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之路并不平坦。华为公司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仅用短短10年时间,从一个缺乏海外经验的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供应商,在通信行业的高端产品——LTE网络(4G)等领域与爱立信等全球领先企业并驾齐驱,其奥妙就在于正确的海外投资策略。
  日前,在华为进入欧洲市场10周年的庆祝会上,华为欧洲公司负责东北欧业务的副总裁鲁勇说:“10年前,开始走出国门的华为选择瑞典作为进入欧洲的跳板,在这里建立了华为欧洲第一个研究所。”与现阶段中国企业总是大手笔要“买下全球”而让西方恐慌不同,当年的华为虽然在国内已算是一流企业,但却以一个小公司的身份试水海外市场。这个小公司选择了最先进最成熟的电信市场之一——瑞典作为它进军海外的桥头堡。
  北欧地区电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全球第一大通信设备供应商爱立信、诺基亚等巨头经营多年,中小型通信企业更是不计其数。“最吸引华为的正是这些,”鲁勇说,“运营商、消费者热衷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与使用,这也对我们的研发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吸引了本地优秀人才的加入,这里已成为我们海外最重要的研发基地之一,为整个集团提供技术支撑。”
  对于高新技术行业来说,没有核心技术,公司就会空壳化,缺乏生命力。所以,进入欧洲市场的华为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经过市场调研,华为瑞典研究所把研究重点放在网络基站的“心脏”——功率放大器的改进上。结果令人惊讶:华为的新技术使功率放大器的功效提高300%,基站成功“瘦身”。为此,华为赢得的不仅是技术和企业竞争力,而且由于节能、环保,大幅降低了基站的二氧化碳排放,在环保理念极强的瑞典,提升了企业形象。2004年,华为终于拿到瑞典铁路局的电信网络合同,北欧电信市场向华为打开了大门。目前,华为在LTE网络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量已连续3年超过爱立信。
  以投资高新技术的战略,闯入高新技术集中的海外市场,成功在高新技术行业占领一席一地。华为的成功经验值得思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交海外战绩:400多个在建项目零亏损 2011-12-09
· 《当商帮已成浮云》已签海外版权 2011-11-25
· 国资委:央企海外并购要重视风险 2011-11-14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