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不能都"贡献"给了世界
2011-12-12   作者:陈一舟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12月7日,国新办发布中国首个《中国对外贸易》白皮书。商务部官员崇泉在发布会称,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对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量的贡献率2003年是4.6%;2000~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超过20%,高于美国。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累计贡献率超过20%高于美国,也在情理之中。这是无可否认的经济贡献,至于是不是高于美国,其实并不重要。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经济不能都“贡献”给了世界——与对于世界经济宏观层面的推动力相比,中国经济的内部“滋养力”不足,确保经济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力度和强度尚需全面提升。
  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廉价的劳动力价格作为支撑的。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从1978年到2005年,与劳动报酬比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曾撰文指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也相对很廉价的劳动力,这种劳动力优势在经济增长初期可以弥补、对冲高的制度成本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由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干得多,挣得少”直接制约着百姓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正因为囊中羞涩腰包不鼓,普通居民的消费能力一直不高,影响到市场,就直接体现为诸多商品价格因为购买力不足而显得定位偏高,很多普通消费品也象征性地成了“奢侈品”。在国内吃一次肯德基30元,与美国吃一次4美元相比,价格其实差距不大,但美国的肯德基就是平常的快餐,可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30元的肯德基却吃不起——洋快餐在中国异化成“高档消费”,这是消费力太低(即收入低)的现实表征。
  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太低的另外两个代名词是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扩大。适度的差异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但国内贫富差距早在1994年就已经突破警戒线,还在不断扩大。
  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太低,可以视为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一种改革的代价和阵痛。那么,在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的现实语境下,我们已经有了能力对这种改革阵痛进行救赎。无论是政府在涉及二次分配的社会福利等方面加大投入,逐步弥补因为初次分配带来的巨大差距;还是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以实质性的制度举措规范市场分配体系,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经济转型需要企业战略转型 2011-12-09
· 中国经济远未出现触礁危险 2011-12-05
· 世行下调明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2011-11-23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