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独立的慈善才能屹立百年
2011-11-17   作者:刘义昆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个有着107年历史的红十字会,怎么会在一个小姑娘郭美美的冲击下产生这么大的问题?我很震撼,也在深思。……”
  赵副会长的话恐怕只说对了一半。在笔者看来,郭美美事件之所以持续发酵,让红十字会的社会公信度降至历史低点,关键的原因在于: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后,公众逐渐了解以致厌倦了慈善事业的混乱与猫腻,郭美美的出现,只是压垮慈善事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曾经做过大量工作的红十字会,竟然被一个小姑娘给“摧毁”了,责任不在社会心理的脆弱,而在红十字会本身。早在2008年5月汶川地震时,笔者就曾撰文《捐款越透明,爱心越持久》:爱心能够永久传递,真正实现全民慈善,慈善机构不仅要做到财务公开,更要让各项支出经受得住公众的质疑;要保证每项支出的合法合理性,并能随时随地接受公众的监督。遗憾的是,慈善事业出现的种种危机,虽然一再暗示着慈善的脆弱,却并未引起管理者的警觉。
  庆幸的是,慈善信任危机的出现,终于倒逼政府部门开始行动。11月14日,民政部启动建设“中国公益慈善信息报送平台”,预计明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民政部明年还将出台公益慈善捐助信息管理办法,届时将强制规定公益组织公开慈善捐助信息,包括接收捐赠、款物使用、受益地区等。“实现公开透明的关键在于监督。”赵副会长的话说到了点子上。是的,没有政府的强力推动,慈善捐款恐怕很难做到彻底公开;没有彻底的公开透明,公众的监督便会无从下手。
  慈善事业不仅要透明,也要保持独立的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资中筠认为,从根本上说,公益和慈善天然是民间的事情,应该由私人或民间组织来做;政府并不适合做慈善,因为政府做事要用纳税人的钱。这一观点虽然值得商榷,但确有迹象显示,慈善事业在一些地方已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比如官员利用职权,挪用或者侵吞慈善捐款;擅自改变捐款用途,打造地方形象工程……笔者认为,慈善事业要成为“百年老店”,虽然可以与政府合作,却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否则,权力的染指与腐败,很容易导致慈善事业的“溃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公众更关心慈善机构运作的透明性 2011-11-16
· “巨型雕像”拷问慈善的商业边界 2011-11-10
· 还是先提升大人的“慈善素质”吧 2011-11-10
· [关注] 网民热议河南宋基会:莫以慈善之名行商业之事 2011-11-10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