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不能成为产业转移中“藏污纳垢”之地
2011-11-02   作者:赵海均  来源:搜狐博客
 
【字号
 
  赵海均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谈到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时强调,要鼓励新上先进生产能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防止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余年来,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背景下,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正呈现加速之势,从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到汽车、装备制造等重型工业,再到电子信息、服务贸易等,都出现了向西部转移、延伸的热潮。据工信部9月9日在京发布《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报告称,1至7月,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14.3%的增速。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的增速分别只有7.4%、9.1%、11.8%、12.9%。而中、西部地区分别是18.1%和17.3%。
  诚然,目前对西部地区来说,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承接产业转移,在产业对接中增强本地产业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东业西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影响。特别是一部分沿海企业存在着高污染、高能耗的问题,由于在沿海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他们往往会利用一些欠发达地区急于招商的想法,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诱饵,试图转移到内地落户。如果忽略了这些隐患问题和负面影响,非理性的承接转移产业,西部将难以在产业竞争性对接中取得预期的成效,甚至可能会恶化发展环境,延缓西部的发展。遗憾的是,不少西部地区都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看做了地方经济发展的腾飞点。
  从短期看,“双高”企业确实对西部经济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企业带来的问题也是严重的。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的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已占到当年GDP的8%;而环保总局的生态状况调查更表明,仅西部9个省区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占当地GDP的13%,相当于甘肃和青海两省的GDP总和。国家环保总局的报告认为,晋陕宁蒙交界的能源富集区区域性连片污染反弹异常突出,当地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恶劣,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极为严重,黄河水在这一段有多个断面是劣V类(即完全丧失使用功能)。
  事实上,近年来中西部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2009年,陕西凤阳县发生615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指为此次事件罪魁祸首的陕西东岭冶炼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招商引资企业。建厂之初,即遭到当地村民的极力反对。
  2010年初,贵州省施秉县恒盛有限公司195名工人被确诊为矽肺病,这一数字创下企业一次性检出矽肺病人数全省之最,而恒盛公司则是当地政府1999年从湖南省引进的企业。
  2011年8月,南曲靖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5000多吨工业废料铬渣非法倾倒污染珠江源南盘江被媒体曝光。该铬渣生产工厂建于1988年,1998年进行了改制,在2003年卖给了来自浙江的徐建根等人,这也是当年一笔极为重要的招商引资项目,政府在土地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而后该厂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扩建,规模扩张了数倍,一跃成为当地明星产业。
  一次次惨痛的教训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因此,西部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一定要把握住底线,绝不能把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引进来。对西部地区来说,承接产业转移绝不是为了实现一般意义的就业和企业代工。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要做好宏观决策和引导,使西部地区在承接转移产业的过程中坚持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之路,避免在承接转移产业中继续走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层次不高、水平又低的老路;兼顾好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继续巩固和加强生态建设,强化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导向,争取做到承接产业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不浪费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如果承接能耗较高、污染较大的产业转移项目,要改造后再投入运营,不能随意引进。通过摸索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都好的发展模式,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将成新兴产业引擎 2011-11-02
· 北京将打造完整云计算产业链 2011-11-01
· 华为打造云计算产业链 2011-11-01
· 产业链整合加速中国家电业全球扩张 2011-11-01
· 洋浦南华糖业将在贵州投资20亿元发展蔗糖产业 2011-10-31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