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出口制造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2011-10-24   作者:屠骏(上海证券分析师)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最近,温州等地出现了民间借贷和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如果说疯狂的民间借贷是因为受到货币政策紧缩的影响,那么对这些问题的担忧将是短暂的,只要适时调整政策即可缓解压力。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对温州和部分沿海地区的出口加工制造型企业而言,真正的挑战其实是不断抬升的人工成本和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需要。

  中国出口制造业的现状与转型挑战

  1、出口制造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的基本状况是,出口数量多,自主品牌少;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数量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数量少。
  虽然在各级商务主管部门的推动下,经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践,出口企业的品牌意识明显增强,品牌商品出口份额逐步增加。但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出口品牌建设的现状仍不乐观。
  首先,自主出口品牌严重匮乏。从出口结构分析,大部分使用贴牌方式生产。目前我国拥有自主品牌的进出口企业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不足10%。
  其次,自主出口品牌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国际市场上,我国名牌所占比例不到3%,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40%,销售额超过50%。
  最后,自主出口品牌的附加值不高。有无品牌差别不大。这主要集中表现在专利权在国外的电子产品出口加工产业中。

  2、出口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目前出口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政策体制与企业自身两方面,并且集中在四个焦点上:政策扶持没有到位、国际层面的“汇率”打压与“高端”打压、知识及技术含量,经济波动中小企业缺乏再生能力。
  首先是政策扶持没有到位。近年来,财政部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以扶持出口制造企业。其意图是,支持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促进机电产品、具有优势特色的产品出口。与此同时也通过运用税收政策,严格控制诸如高耗能、高污染等产品的出口。但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政策扶持仅局限在终端,而忽视了出口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形成的源头与过程。
  我们认为,政策对出口制造业的扶持没有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充分竞争的环境尚未促成。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宏观调控没有更多地考虑多种政策造成的叠加效应和中小企业的承受力。
  二是中小企业高级人才的积累缺乏政策引导。目前中小企业面临极为不利的人才竞争环境,大量人才流向能力发挥空间有限、缺乏竞争迫切性的国企,甚至形成高级技术人才的浪费。
  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技术条件、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等方面的积累不足,后续技术储备、项目储备匮乏,始终无法摆脱在附加值低的生产端打转的怪圈。因此通过政策引导,将新产品研发人才引入中小企业,已经迫在眉睫。
  三是新产品研发没有得到完善融资体系的支持。就资金链紧张程度而言,目前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甚至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还艰难。对此,我们认为,需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出口制造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链紧张问题。要完善结构性融资体系增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第二是在国际层面受到双重打压。一是“汇率”打压,二是来自“高端”技术层面的打压。
  比如,美国参议院将汇率问题与贸易补贴绑定,矛头直指中国,逼迫人民币升值,以提高美国的就业率。美国等采取的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做法,确实打压了部分中小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对企业经营构成了持续压力。
  另外,一些发达国家用“高技术”来打压低端生产者,掠夺低端生产者创造的财富,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财富分配模式。而在制造业的高端失守,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第三是知识及技术含量低引发的问题。劳动密集加知识与技术含量低是导致我国出口制造业长期处在低附加值端口的根本原因。
  从政策层面看,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的政策扶持与指导力度不足是一个问题。而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改善金融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等。应当说,作为增强中小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政策力度明显不足。
  从产业层面看,一些出口制造企业只是学会了如何组织工人,而没有学会如何组织工程师,因此只能在制造业最荒凉的地带谋生。而制造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再加上生产性服务业的滞后,使得出口制造业缺乏高级要素的投入,因而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只能成为发达经济体的代工生产。
  从企业层面看: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认识不足,导致企业自身创新动力不足,难以在短期内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方向相适应。而同质化产品产能过剩,以及劳动密集型人才的劳动力结构,是中小企业缺乏长期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第四是部分中小企业丧失了再生能力。首先,2008年的外需骤降与今年的政策紧缩,都对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构成了挑战。其次,出口导向型企业过度扩张导致产能过剩,企业在追求出口产品数量时忽视研发部门与高级人才储备,缺乏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当经济发展到成本优势蜕变阶段,按照经济规律,缺乏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应该退出市场。一轮中小企业“大洗牌”的形势正在到来。

  出口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1、人才政策建议:突出发挥中小企业特有的人才吸引优势

  通过提供信息、与科研院所牵线等中介性服务使中小企业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建立全国或者局部地区技术与管理人才资源的共享平台以及培训机制,推动中小企业人力资本积累。
  在中小企业内部,突出发挥中小企业特有的人才吸引优势。薪酬方面,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状况,调整奖金的幅度。允许职工参股,以持股方式代替报酬的支付,这对于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高级人才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而强化人事管理的灵活性,可以作为中小企业吸引高端人才的亮点。

  2、金融政策建议: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体系

  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降低民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门槛,鼓励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快速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以银行贷款为主体融资模式的中国则更加困难,目前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很多政策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比如逐步降低贷款标准、发行集合债券等。我们认为,就目前来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举措是大力加快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快速发展,这需要政策的推动与扶持。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与评价体系。
  担保难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为此,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成为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实践证明,随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不断拓展与深入,其作为缓解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有效途径的作用日益明显。我们建议制定和完善促进担保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信用担保业的规范与监管。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环境,提升中小企业信用能力。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作为新兴行业来培育。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风险投资。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仍以传统银行信贷为主。中小企业融资难易与国家货币政策的松紧关联度过于密切,这不利于中小企业经营保持稳定性。因此,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很好的直接融资渠道。为了将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落到实处,我们建议监管部门适当放松行政管制,提高审批效率。

  3、产业政策建议:贯彻“新非公三十六条”,致力人才储备与产业升级

  切实贯彻“新非公三十六条”,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与法律次序。破除国企垄断,统一税法。
  瞄准破除国企垄断,确定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的领域目录,取消对中小企业投资领域的限制,统一税法,坚决打击垄断企业对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限制。
  借鉴海外制造业成功转型的经验。借鉴日本70年代经济转型过程中制造业升级的经验,实施严厉的指导性政策,加速传统制造业技术和产品升级;借鉴德国制造业长盛不衰的人才储备和创新实力经验。政策引导受高能教育人才流入中小企业,逐步提升中小企业的研发能力;借鉴韩国 “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的经验,避免生产性服务的滞后使制造业缺乏高级要素投入,使得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

  4、制造业转型的突破方向:指向“微笑曲线”的两端

  总体思路:中国制造业转型不仅仅包括新兴产业的推动和兴起,同时还包括传统制造业行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因此未来中国产业转型的发展脉络将围绕这两条主线来进行。传统制造业应该按照上、中、下游分别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来规范和引导行业升级,实现传统产业的创新式发展,实现低附加值出口产品的产业升级。
  微笑曲线理论(Smiling Curve)在中国制造业转型中的实践。微笑曲线是两端朝上结构,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研发和销售的两端,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业附加值最低。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发创造智慧财产权,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
  我们认为,当前全球产业链已经由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主导。以制造加工环节为分界点,全球产业链可以分为产品研发、制造加工、流通三个环节。从过程产品到最终产品再到最终产品销售,产业链上各环节创造的价值随各种要素密集度的变化而变化。
  我国的大部分出口制造企业由于缺少核心技术,主要从事制造加工环节的生产。然而,无论加工贸易还是贴牌生产,制造加工环节付出的只是土地、厂房、设备、水、电等物化要素成本和简单活劳动成本,虽然投入也很大,但在不同国家间具有可替代性,企业为争取订单,常常被压低价格。
  而跨国公司掌握的研发环节和流通环节,其所投入的信息、技术、品牌、管理、人才等属知识密集要素,比制造加工环节更复杂,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研发和流通环节要承担更大的市场风险,按照合同完成订单生产即可分享利润的制造加工环节并不负责产品销售,市场风险极低。按照成本与收益、风险与收益正比匹配原则,跨国公司作为生产过程的最大投资者和最终产品销售的风险承担者,自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因此,结合中国制造业转型思路与微笑曲线理论(Smiling Curve)在中国制造业转型中的实践,我们对中国制造业转型突破方向的思考是:目前的融资困难、成本上升以及外需不足作已经成为出口制造类中小企业的三大“杀手”,但这都是短期的、战术的、次要的。中国制造业转型突破的战略性方向应该是:强化人力资本储备,提升技术含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结构升级,逐步走出全球制造产业链条中的低附加值环节,向研发和销售的高附加值两端突围。
  其短期战术选择有两个方向:一是加大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力度,二是大力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企业。
  而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含量的政策引导是:扶持有条件的企业,采取独立或者与大企业联合等多种方式探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政府采购适度倾向高科技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政府招投标项目的竞争,从政策上扶持高科技民营企业。
  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方面,建议政府鼓励民营企业研发节能新产品,并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和运行效率。
  从目前形势看,出口加工型中小企业虽然面临种种困难,但危机也是转机,如果在政策环境上有所改善,而企业又能积极自主地把握好“大洗牌”的时机,那么转型升级、做久做强,是大有希望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数字出版物出口势头强 2011-10-17
· 中国9月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2011-10-13
· 高盛预测9月中国出口将显著回落 2011-10-12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