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贫困县选才”的启示
2011-10-20   作者:秦宁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18日,清华大学公布了该校“新百年计划”的自主选拔考试实施办法: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所有中学,均可推荐一名考生参加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他们一旦获得了资格确认,将在未来的录取过程中获得30—60分的分数优惠。
  清华招生新政是对现有自主招生制度的强力刷新,尤其是面向592个国家级贫困县选才的制度设计,对寒门学子来说,是一个极大利好。过去5年,高达八成的全国贫困县无一人上清华。在此基础上审视清华招生“照顾”寒门学子,越发感慨它释放的温情与善意。
  寒门学子进清华不易,进北大、进其他名校的,同样不多。而且,无论是公众的一般感觉,还是调查的统计显示,来自中西部农村的孩子进名校的比例,都呈下降趋势。有学者做过调查,发现1978—1998年间,北大学生中来自农村的比例约占30%;而从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骤降到了10%左右。
  清华自主招生向寒门学子的倾斜,实是不失时宜的矫正。自主招生政策实行多年,但总体看,侧重素质教育的特点对城市孩子更有利。这既是一种客观事实,也存在一些误解。正如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所称:“不能一谈到素质就是说唱歌好、跳舞好。”农村孩子知道尊重别人,能吃苦,知感恩,这比会背一些诗歌、多解一道数学题,素质更高。所以,从“冷落”到“照顾”寒门学子,不仅是“扶贫”式的帮助,更是评价体系的制度性纠偏。
  就此而言,清华作为名校,对贫困县学子的“照顾”具有可贵的导向意义,如果其他高校积极跟进,给贫困县学子多一些青睐,“寒门子弟难进名校”的现状或许会有所改观。当然,“穷庙富方丈”,贫困县也有非贫困学子,因此需警惕招生“照顾”成了权力饕餮的盛宴。
  放在更宽广的现实语境中,还可发现清华招生新政也是推动教育公平、打破阶层固化的有力举措。社会阶层固化一直是近年来的热议话题,贫寒子弟上升的空间确实出现逼仄,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穷就不会变成世袭。”对贫寒子弟来说,接受教育、享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是改变自身命运的有效途径。清华新政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也助推了教育公平。当然,改变贫困生的命运,仅靠清华还不够,需要更多的高校跟进。当教育公平不断推进,当公平覆盖到更多的弱势群体,他们才能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景,我们的社会流动才能更趋于合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毕业生》:百年清华的中国年轮 2011-04-26
· 任志强:一定不要清华学生 今年薪酬应是800万元 2011-04-25
· 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新书发布 2011-04-21
· 清华的“财富王国” 2011-04-20
· 领导人们的清华故事 2011-04-13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