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研招应走出条新路
2011-10-18   作者:傅达林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民办高校试水研究生教育,是迅速被现行高教体制所吸纳,从新一轮教育大发展的盛宴中分一杯羹,还是冲破公立高校的行政化积弊,激活整个研究生教育这一潭死水?这才是公众关注和担忧的关键所在。
  对于我国近700所民办高校而言,这是一个积极信号:5所民办高校通过教育部审批,正式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首次打破了过去研究生招生由公办高校、科研院所独家垄断的局面。
  想当初名办高校破冰之时,也是零星点点,如今已发展为我国教育领域一支迅速崛起的生力军。此次虽然只是向民办高校打开了一道缝隙,但从中透出的曙光依然令人兴奋。它进一步扩大了民办高校的办学空间,对于推进民办高校纵深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更关心的是:这种民间教育资源的引进,对于早已深受诟病的研究生教育而言,会带来什么样的深度影响?我国研究生教育一度呈现出虚高发展态势,超英赶美式的扩招早已透支了高教的质量,一些学校研究生人数超过本科生,批量化生产让高层次人才培养变得泛滥,以致坊间戏称现在的研究生水平还不如10年前本科的水平。更让人痛心的是,不断出现的招生丑闻,使整个高等教育的公正性遭到严重损害,诸如买版面、官学生、潜规则等学术腐败,严重侵蚀了高教的信誉,以致有的老师公开表示“拒招”。
  此种背景下,民办高校试水研究生教育,是迅速被现行高教体制所吸纳,从新一轮教育大发展的盛宴中分一杯羹,还是冲破公立高校的行政化积弊,激活整个研究生教育这一潭死水?这才是公众关注和担忧的关键所在。
  作为一种社会教育资源,民办高校的出现,本身就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多元化的开始。将这种力量引入研究生教育当中,在格局上打破了政府办教育的单一性体制,有助于在公私高校之间形成竞争态势,进一步将研究生教育推向市场,推动公立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以增强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活力。
  要达到上述目标,就应当对民办高校给予更多的制度性赋权和松绑。综观任何一所世界级的私立大学,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之所以能够傲立教育领域,一个共同的秘诀就是崇尚大学自治,追求学术自由。民办高校只有从教育体制上得到进一步的放权,从资源配置上享受到进一步的公平,从办学机制上推行更多的自治性举措,才能规避此前一些公立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上出现的问题,才能发展全新的教育思路和理念。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民办养老机构亟待“打通经脉” 2011-07-29
· 办好民办幼儿园政策支持很关键 2010-06-23
· 王玉芬代表建言民办教育 2010-03-08
· 北京免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女学杂费 2008-12-05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