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考核指标才是牛鼻子
2011-10-13   作者:王天龙(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前不久,国有企业监事会公布了中央企业华丽的经营业绩,与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一起,再次将国有企业推向了讨论的中心。平心而论,今天国有企业取得了很大成绩是不争的事实。与改革之初的国有企业惨淡经营相比,摆脱国有企业经营困境的改革初衷已经基本得到了实现。
  回顾三十多年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2年,政府向企业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和市场调节的范围。第二阶段是1993年起到2003年,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转向制度创新,明确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抓大放小搞活国有企业。第三阶段是2003年以来,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这种渐进式的改革探索实际上也让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日渐清晰。第一阶段的改革实践表明,国有企业改革应该从单纯地扩权让利转变为制度创新和配套改革。第二阶段的改革则表明,想把数以十万计的国有企业每个都搞好不大可能,必须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
  笔者认为,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是第三阶段。以2003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的成立为标志,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开始建立。其中关键是建立了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考核体系。这种激励制度的设计,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激发了国企管理者的潜能,也印证了一个基本的道理,就是作为大国,中国并不缺少优秀的企业家。
  应该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后,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国有资产的盈利机制得到建立。2003年以来,央企的国有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利润逐年增加。整个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营业总收入、上交税金和税后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翻了一番,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由2002年的6户增加到2010年的38户。
  但是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的国有资产考核体系和盈利机制,也导致了国有企业存在很多问题,使得国有企业即使取得了绚丽的财务成绩,仍然广受诟病。
  一是国有企业的业务分散。国有资产的总量考核在本质上是鼓励“只问利润多少,不管利润来源”。那么理性的国有企业经营者就会选择“什么赚钱做什么”,甚至严重偏离主业去从事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赚钱,那么企业就纷纷从事房地产,这在近两年的房地产热中表现尤其明显。企业拥有自己的足球队,在资产总量上也可以加分,那企业就购买经营足球队。这导致国有企业严重偏离主业,出现分布过宽、战线过长、比重过大的问题,与国有企业的定位和专业化的市场经营方向相背离。
  二是国有企业主业效率低下。国有资产的总量考核导致国有企业业务分散,进而导致企业的主业经营效率低下,国有企业出现“大而不强”的问题。特别是与国际同行相比,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的主业经营效率差距还很大。在总量考核的激励体制下,很多大型国企长期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引进现成的技术加快生产,创造业绩。结果导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十分薄弱,更无法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来提升主业经营效率。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却没有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柱。
  三是国有企业规模扩张恶化了市场经济环境。国有资产的总量考核鼓励国有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由于国有企业享有特殊权力,比如反垄断的豁免权,导致行业监管部门没有办法对垄断行业的国企实施有效监管,加大了经济发展的风险。此外,大型国企拥有巨大的财力和经济影响力,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和政绩,往往给大型国企更多的优惠和特权,这导致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变差。尽管国进民退少有数据支持,但民营资本“办企业太困难”的感叹已折射出市场经济环境出现恶化,这进一步扭曲了市场竞争和资源配置。
  四是导致消费者福利下降。大型国企尽管实现了利润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却是借助垄断和特权来维持的,是以侵占消费者福利来实现的。经济学的理论早已经表明,垄断将导致供给不足,出现产品价高量少,服务质量低,消费者福利受损的问题。同时,大型国企在股份制改造中,往往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这使得跨国公司不仅享受了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也借助国企的垄断地位和特权,侵占我国消费者的福利。这也是为什么国企取得了如此重要的成绩,还得不到国企的“主人”——消费者认同的原因。
  但我们必须承认,国有企业的改革就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样,不可能一步到位,也没有一个终极的解决模式,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目前来看,国有企业改革最困难的时期应该已经过去,今后的改革总的来说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新体制,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率。
  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的过往经验,直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干预不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应该重点做好激励制度设计,把企业的经营决策留给优秀的企业家来完成。因此,在没有成熟的国企改革终极模式之前,短期内应该坚持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把国有企业所承担的目标与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结合起来。
  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该牵住国有资产“考核指标”体系的牛鼻子。从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看,目前应该重点改变国有资产“总量考核”的管理体制。把国有资产考核指标体系从以“总量目标”为核心转向以“效率目标”为核心,根据国有企业的经营定位,围绕“企业单位资产的主业经营效率”来设立指标体系。
  通过这种激励体系的改变,就能够逐步引导国有企业逐渐剥离副业,从一般性的经济领域退出,轻装上阵,并给民营经济更多的发展空间。也有利于国有企业加大对主业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主业的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的办法来提升主业的经营效率,间接发挥国有企业在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上的作用。而国有企业主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降低其产品和服务价格,增加产品供给,提升消费者福利。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三季度中国企业乐观度显著下降 2011-10-12
· 中国企业进入微博营销时代 2011-10-10
· 经济学家潘卡基:中国企业走出困境还须依靠内需市场 2011-09-24
· 国企主要使命需要重新明确 2011-09-21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