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岂能沦为“唐僧肉”
2011-09-09   作者:谭浩俊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谭浩俊

  一边高喊科研经费不足,怨政府不重视科技工作;一边是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极低,浪费、挪用,甚至贪污、侵占现象十分严重。
  据媒体报道,仅北京市海淀区自2003年至今,就已立案侦查科研经费领域职务犯罪17件21人,其中,贪污、挪用类犯罪较为集中,且涉案人员不少为高级知识分子。难怪有媒体疾呼,科研经费快沦为“造富”的工具了。
  当然,如果科研经费的“造富”,是因为扶持了一些科研项目,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使科研人员成为一个个“富翁”,倒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问题在于,科研经费的“造富”,是对科研经费的侵占、挪用和贪污,是一种犯罪行为。据中国科协组织的一次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正因为如此,科研经费也就逐步沦落为“唐僧肉”,四面八方的“妖魔”都在想方设法争取得到一块“唐僧肉”。
  按理,科研经费作为国家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应当相当严格、规范地管理,不仅经费的申请需要执行严格的程序,履行严格的手续,需要组织强有力且极具公信力的专家队伍对科研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而且,在项目完成、课题结题以后,还要组织专家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更为严格的评价和分析,对达不到效果的项目,扣除或追索科研经费,并对相关申请人以后的项目和课题申请设立新的门槛。那么,哪个“滥竽”还敢去充这个“数”呢?
  对科研经费被当作“唐僧肉”争抢的问题,必须综合治理、系统解决。
  首先,要对学术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治理。必须注意,近年来,学术造假愈演愈烈,如果任凭其发展下去,将对中国的学术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也会产生严重的制约。所以应该严厉打击,对所有学术造假者课以重典。第二,加强科研项目的评估和评价工作。科研经费是与科研项目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有项目才有经费。除涉及国家机密的,应该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判。第三,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管。在项目完成和结题以后,都要进行审计,发现问题,不仅要追回用掉的科研经费,而且要对责任人严厉处罚。同时,对相关职能部门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我国将引导企业参与国家药品标准及药典科研工作 2011-08-03
· 单项科研经费支出竟比文物还难稽考? 2011-07-14
· 中行携手科研机构共同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2011-06-28
· 钓鱼台七号院停售 土地立项原为科研项目 2011-06-07
· 强化市场驱动 打破科研机构“闭门造车” 2011-01-19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