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利润最大化谁埋单
2011-09-01   作者:黄湘源  来源:长江日报
 
【字号

 
  黄湘源

  五大行上半年日赚逾20亿元,在上市公司十大“赚钱机器”中,银行板块雄踞七席之多。不过,银行股的利润最大化,充其量不过是嫁祸于人的结果,为其埋单的乃是广大中小企业,是广大的银行客户,也是资本市场的广大投资者,这是一个让人无以欣慰不胜其忧的“杯具”。
  年内四次加息、六次“提存”,为什么不仅丝毫没有影响银行赚钱步伐,反而使得他们更加赚得盆满钵满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净息差的贡献。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最赚钱银行”称号的工行上半年营业收入高达2311.6亿元,其中59.44%来自存贷款利差收入;农业银行的上半年利息净收入作为该行营业收入的最大组成部分,占比更是高达78.6%。统计显示,农业银行上半年净利息收入1447.30亿元,同比增29.6%,净息差收益率同比更是提升32%之多。
  显而得见,银行业高盈利水平主要并非本身的能力,而是得益于令西方同业艳羡的经营环境。正如笔者所言,一边打货币政策调控的“大算盘”,一边打维系和扩大存贷息差的“小算盘”,这就是中国银行业一个公开的秘密。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银行业不仅可以依赖政策保护继续维持足够的息差,而且还可以借着调控名义,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贷款议价能力,从而使得息差空间反而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进一步扩大。
  一方面,存款利率仍然维持在通胀率之下,借用一句谢国忠的话来说,“让存款利率保持这么低的水平,就是赤裸裸地抢劫穷人,养肥富人。”另一方面,由于贷款利率高涨,银行资金管制力度加大,进一步推高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和贷款难度。许多中小企业为了维系企业生存发展最起码的资金需求,不得不冒着极大的风险去借高利贷。
  一些银行机构不仅无动于衷,反而协助某些因获得其授信额度支持的国企和上市公司以委托贷款形式放高利贷。银行通过这种多层级的资金倒腾,固然又多赚了不少,而社会融资成本提高,却将中小企业逼进了一个“贷不到款、融不到资是等死,借到高利贷是找死”的死胡同。
  值得注意的是,靓丽的业绩并不足以掩盖中国银行业潜藏的风险。其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仅五大行反映出来的此类平台债就已高达288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三四成不等,但这个数字跟此前国家审计局所统计的约为10.7万亿元的总额显然仍有着不小的差距。
  难怪业绩靓丽的银行股,反而买了个“白菜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市场对银行风险预期的反映。银行不良资产太多了,就剥离给国家;资本充足率不足了,就赖上股市。现在钱赚多了,却连一点“周公反哺”的表示都没有。尤其让人不能不反感的是,国有银行摇身一变上市以后,一边年年都增发、配股、发债,把股市当成了提款机,一边还不宣而战,巧立各种数不胜数的收费项目,掏老百姓口袋里的钱比什么都随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