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光鲜背后的隐患
2011-09-01   作者:余丰慧  来源:新京报
 
【字号

 
  余丰慧

  据港交所股权资料,工商银行于今年8月26日,再次遭遇社保基金场内减持,减持数为900万股H股,每股平均价4.92港元,套现4428万港元,持有H股由16.01%降至16.00%,这是今年社保基金第三度申报减持工行。(据8月31日《每日经济新闻》)
  截至8月31日,16家上市银行半年报公布完毕。统计显示,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4610.88亿元,同比增长34.27%。按理说,有这么好的业绩支撑,银行股应该受到投资者青睐,进而股价呈现强势。然而,现实却背道而驰,业绩越好银行股价越大幅下跌。同时,沽空银行股的大机构大笔减持。
  继社保基金减持之后,8月29日晚间及30日中午,美银、建行先后对外宣布了美银拟减持建行131亿股H股的消息,出售的股份约占美国银行目前持有建行股份的半数。
  像美银这样的外资机构减持可能有其内部财务原因,但是,社保基金大幅减持似乎更加让市场难以理解。社保基金的掌门人是前央行行长、曾经在商业银行基层行、总行都担任过“一把手”的戴相龙,对国内商业银行可谓了如指掌啊 。为何年内3次大幅减持工行、中行股份呢?必然有其深层次原因。
  笔者分析,赚得盆满钵满的银行只是表面的光鲜而已,其内部存在的巨大隐患正在逐渐显露。
  收入不可持续性是首要制约因素。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长迅猛的原因有二:上半年息差收入逐步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增速迅猛。息差收入扩大的基础是贷款增加,而贷款是消耗资本的主要指标,随着新的资本监管协议的执行,受制约非常之大。
  同时,国际商业银行息差都非常之低,缩小息差收入是大势所趋,特别是随着不对称加息诉求提高,银行依靠息差增加收入的潜力越来越小 。
  目前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来源主要是把传统不收费的柜台服务开始收费,鲜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能够给客户带来高收益的产品。民众对银行收费意见异常之大。因此,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没有成长性。
  资产质量堪忧,风险正在逐步暴露。2009年大放贷形成的贷款风险已经逐渐开始显现。房地产贷款风险已经开始显露。截至6月30日,14家上市银行逾期贷款总额已达3859亿元,较年初增长6%左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房地产业逾期贷款(据8月31日《经济参考报》)。房地产调控政策从紧导致开发商资金链出现问题,由此产生的银行逾期贷款风险在第二季度逐步显现。
  此外,目前在国有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的背景下,央行又将保证金纳入到缴纳存款准备金范围内,这将导致一些商业银行头寸资金紧缺。
  而商业银行内部低效的管理也为其日后成长埋下隐患。一些大型银行空挂一个上市公司的招牌外壳,内部管理仍是低效率、行政化那一套。
  从以上分析,也就不难理解银行股为何会遭到大笔减持、股价大幅下滑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