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2011-08-22   作者:宗寒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日益完善,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各项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践证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

  新中国成立时,由于缺乏经验,我国采用了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我国从1952年起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改变我国工业布局和落后面貌起了重要作用,但其高度集中无所不包而又难以顾及各个方面,从而限制了各方面积极性的发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重要思想和“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打破了片面理解姓“社”姓“资”的思维模式,极大推进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和发展。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专门规划和部署。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奋斗目标和具体内容。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完全成功的,符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极大地调动了13亿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社会主义制度注入了巨大活力和动力,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商品生产具有存在发展的必然性。只要存在社会分工、存在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只要同一所有制中存在具有不同职能和不同利益的生产者,就必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市场经济是商品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表现。经济体制符合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使生产立足点、资源配置基础、宏观管理方式更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法律法规、体制制度更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重要表现,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社会主义以新内涵,既能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发挥市场经济的灵活性、竞争性和激励作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要包括公有制为主体,人民当家做主,按劳分配为主体,消灭剥削,走共同富裕道路。市场经济的优势主要是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让“看不见的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这两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丰富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具有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条件与能力,可以避免和减少市场经济的短视病、盲目病和局限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及其劳动联合体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发展生产、追求全面进步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充分发挥这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了条件。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相结合,是微观灵活发展与全局有序发展的结合,有利于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巨大力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是市场经济运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规律,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以及股份制、公司制、期权制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决定生产流通和供求关系,决定社会资源的配置。这些是市场经济的共同规律。研究市场经济的共同规律,可以使我们懂得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性,也即市场是手段,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可以使我们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中一些行之有效的东西。同时应看到,共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市场经济不单纯是资源配置方法,它总是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合在一起,表现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具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没有的优越性,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病。
  第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于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自产生之日起就存在两个难以解决的根本矛盾:一个是个别生产有组织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一个是资本无限扩张与消费不足的矛盾。这两个矛盾,归结起来就是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始终在这种对抗性矛盾中运行,因而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巨大障碍。比如,与资本主义初始阶段比,目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生产力的增长速度下降了50%—70%。这表明,“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们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生产资料由资本占有转变为主要由劳动者共同占有,使被资本束缚的生产力得到解放,这是最根本的解放。亿万劳动者站起来,为自己生产,由自己交换和分配,市场经济走向一个新天地。以公有制为主体取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也从根本上消除了个别生产有计划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即使矛盾仍然在一定范围存在,也不是对抗性的,能够通过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加以解决。
  第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是人性自私论。西方经济学主流观点认为,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种思想展开的。其实西方学者所说的人性,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资产阶级本性。用它来构筑市场经济大厦,符合资产阶级的“人性”,却违背广大劳动者的“人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有一个信条,就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调节一切。其实这是一厢情愿。市场经济中,供给与需求受生产能力、消费能力、生产的出发点、价格、流通环节与供求的衔接、垄断等因素的影响,始终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在资本主义社会则是对抗性的统一体。因此,“个人的自然利害关系与倾向,恰好符合公众的利害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做不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人为本,劳动者当家做主。其出发点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通过分工协作,联合劳动,发展生产,按劳分配,等价交换,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劳动者具有个人利益,同时具有共同利益,共同利益立足于个人利益、保证个人利益、实现个人利益、为了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共同利益,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将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相结合的经济,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关系以及局部与全局关系中,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运行的目的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剩余价值生产是生产的目的和决定性动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同时是生产的目的,价值是为使用价值服务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关系的差别,决定了经济运行过程和目的的差别: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唯利是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经济的共同规律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内容变了:它们是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发挥作用,为社会主义服务,并受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制约的。比如,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服务的对象有变化,作用的方式和范围也有变化。劳动者尊重这只“看不见的手”,使之服务于自己的需要,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限制它的破坏作用。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的要求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是市场经济的高级形态。它还存在矛盾,但矛盾的性质不同了,它已从“狭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摆脱出来。它还不是很成熟,还需要不断解决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但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就能够使它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而不断发展完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的理论 成功的实践 2011-06-29
· 中国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五大基本任务 2010-02-05
· 胡锦涛强调继续探索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 2009-09-10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