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两万多名员工都收到了一封来自集团首席人力官彭蕾的邮件,称公司将推出30亿元的“iHome”无息置业贷款计划,帮助员工安居乐业,并投入5亿元成立教育基金,一揽子解决员工子女的学前和小学教育问题。此举受到了阿里巴巴员工的欢迎。
在物价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以置业贷款和设立教育基金等方式,维持员工的生活保障面不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不因价格的上涨而下降,无疑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
但是,此举是否具有普遍价值,是否值得其他企业效仿,需要好好分析与研究。一方面,不是所有企业都具备这样的条件,都能够像阿里巴巴一样,给员工置业、子女入学等提供无息贷款和教育支持;另一方面,对原本福利就远好于其他企业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来说,如果允许其以这样的方式来体现对员工的关心,有可能让滥发福利现象进一步升温,从而让社会财富分配更加不公平。
事实上,目前出现的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生活保障水平下降的问题,并不是某个企业、单位的微观原因造成的,更大程度上是宏观层面失控、宏观调控失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恶化造成的。如房价问题,就是因为地方政府过度看重房地产业对政绩的拉动,造成地价上涨过快,最终带动房价的恶性上涨。这类问题,想依靠企业通过福利手段来解决,显然做不到。如果企业的“自救”面不断扩大,不仅会让企业重新回到“企业办社会”的非市场化状态,而且会因为社会矛盾被暂时和局部掩盖,影响决策层对问题的认识,从而影响问题的根本解决。
应该认识到,宏观层面出现的问题,首先必须在宏观层面找到问题的症结,并通过制度的完善和优化,将这些问题处理好,使宏观环境不再对微观发展产生制约和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等微观方面的特点,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整个社会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和改善。
正因为如此,阿里巴巴为员工发放置业贷款、教育基金等做法,严格地讲,只是企业的一种无奈选择,并无多少推广价值。要保证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生活保障不受影响,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如何把物价、房价等控制在与居民收入增长相适应的水平,地方政府不再为了政绩恶炒房价,有关方面不再在宏观调控方面屡屡失误,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能够基本公正,行业收入差距不再继续扩大,社会分工更加规范合理,不规范性收入不再无限扩大,劳动者的地位不再下降,社会经济金融环境不再恶化,财政收入不再过快增长,等等。这些宏观方面的问题解决了,微观层面的问题也就很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