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准加息”不宜就此结束
2011-08-12   作者:倪金节(财经作家)  来源:新京报
 
【字号

 
  倪金节

  从短期稳定的角度而言,“不加息、不提准”是正确的,转而通过人民币大幅升值,让进口成本降下来,一定程度上的确能缓解通胀压力。但是若就此放弃“提准加息”式的货币紧缩周期,不亚于饮鸩止渴。
  人民币汇率在美债危机肆虐的这一周,出现主动性大涨。8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更是升破6.4,以6.3991元再创汇改以来新高。这一轮人民币的急升背后,或许意味着下半年“提准加息”或许将不再成为货币政策主流,而更多的倾向于依赖汇率政策解决诸多棘手宏观难题。
  目前的银行存款准备金已经达到21.5%,触及理论上的最高限。虽然中国银行系统的存贷比一度十分宽裕,但是这一年多的货币快速紧缩,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短期资本的流动性。
  加息更是一把利剑,在眼下各国政府债务危机不断爆发,国内中小企业面临倒闭大潮的形势下,加之“四万亿”时代很多铁公基项目正处于运行阶段,此刻继续大幅加息,只会让中国经济的“硬着陆”风险加大。
  所以,从短期稳定的角度而言,“不加息、不提准”是正确的,转而通过人民币大幅升值,让进口成本降下来,一定程度上的确能缓解通胀压力。同时,如果我们能够让人民币采取扩大波动幅度的方式,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给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博弈创造比较大的空间,这样至少可以避免热钱大规模涌入的问题,以破解升值遏制通胀的后顾之忧。
  不过,若下半年为了对冲外部危机带来的出口萎缩,并给经营困难的企业纾缓的时间,就此而放弃“提准加息”式的货币紧缩周期,那这一切不过是饮鸩止渴之举。如果真这样,一旦债务危机再度恶化,中国极有可能重启保增长的货币政策,那么这些年的宏观调控又将前功尽弃,CPI将被推向又一个新高度。
  实际上,过往一年多的货币紧缩收效甚微。广义货币M2仍然在快速膨胀,CPI数据不断创新高,很难说现在的紧缩力度已经足够。虽然看起来银行存款准备金都那么高了,信贷泛滥应该已经控制住了。但可惜现实却远不是这样。
  形成这一奇特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银行业放贷的过程中行政色彩太浓。一方面政策从紧,银行运营出现困难,另一方面银行需要放贷给地方政府和国企,而不把市场效率放在第一位。所以,接下来的货币紧缩思路,除了继续控制新增贷款飙升之外,就是优化信贷结构,给更多的中小企业、优质创新企业创造便利的贷款环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战通胀还得再加息 2011-08-10
· 未来政策可能倾向于加息和公开市场操作 2011-08-10
· 政策短期难放松 加息可能性较大 2011-08-10
· 通胀已见顶 加息无必要 2011-08-10
· 战通胀还得再加息 2011-08-10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