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增加了就业吗?
2011-07-25   作者:罗传银  来源:新浪博客
 
【字号

 
  罗传银

  2011年《公共服务蓝皮书》表示,住房、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与公共卫生是当前中国公众最关注的三大民生问题,这也成为政府在“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作方向。
  其实,从每个家庭分析,如果你储蓄一百元,将会使一个农民工失业一天。因为公众节俭→社会总消费支出下降→社会商品总销量下降→厂商生产规模缩小,失业人口上升→国民收入下降,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下降→社会总消费支出下降……
  人的消费影响企业的产量和就业量的改变,会造成以工资为衡量单位的收入发生变化,而工资单位的改变又会造成借贷双方的收入再分配以及社会的总收入发生变化,因此,可以使我们每个人收入的数量和分配发生变化,从而个人影响到企业,企业影响到社会,社会影响到个人。
  这一条被凯恩斯发现的重要规律,从而导致我们的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导致投资需求不足,并通过乘数作用,影响到我们的每个人的就业。由此看来,即有足够的消费是否能维持充分就业的水平。若货币收入不变,决定消费多少的是一些主观动机,由于这些动机的存在,人们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当收入增加时,消费开支也随之增加,但增加程度要略为小些,这说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边际储蓄倾向是递增的。
  按照凯恩斯增加就业的途径:增加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显然,除了政府之外,个人消费倾向与就业相关。当人们得到工资收入后,首先要决定多少用于目前的消费,多少用于将来的消费(即储蓄),这种时间偏好选择的结果,形成现实的消费量和储蓄量,而时间偏好的选择,主要受消费倾向的制约。
  中国正在努力实现扩大消费和增加就业。但增加消费的方式方法不同。
  这是因为富人和穷人的消费倾向是不同的,前者的消费倾向通常低于后者,所以通过收入和财富再分配把富从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穷人,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即以收入再分配、赋税制度和利息率来刺激消费倾向。从现实世界中,从整个经济角度来看,只有生产增加,消除收入分配差距,国民财富才可能增加。如果收入分配差距不消除,社会生产不能得到有效增加,也就意味着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在现实中每个人的总储蓄量和总消费量一点也不是由谨慎、远见、筹划、改善、独立、进取、骄傲和贪婪所决定的,它与人们的身份和地位息息相关。当人类有别于其他永久性较大的心理倾向的习惯,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改变自己,以便适应已经改变了的客观环境。我们将会看到:一定投资水平对消费的促进影响就越小,从而对就业量的促进也就越小。
  正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规律使得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即有效需求往往低于社会总供给水平,导致就业量总是低于充分就业水平。随着社会收入的增加,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于是引起消费品需求不足;另一方面,企业对投资的吸引力下降,引起投资需求不足,这样就形成了非自愿失业。
  对中国来说,扩大内需和增加就业,主要的障碍是消除收入差距。个人消费影响企业的产量和就业量的改变,会造成以工资为衡量单位的收入发生变化,而工资单位的改变又会造成借贷双方的收入再分配以及社会的总收入发生变化,因此,可以使我们每个人收入的数量和分配发生变化,从而个人影响到企业,企业影响到社会,社会影响到个人。
  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惟一目标和对象,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就业机会必然会受有效需求的限制,总需求只能来源于现时的消费以及将来的消费储备。因此,我们为将来而事先准备的消费越多,我们的就业就会增加,要想找出更多这样的消费渠道就更加困难,现时的消费作为总需求的来源更被我们所依赖。
  总之,每个人的消费关系到就业,帮助了别人也就帮助了自己。因为社会是一个再生产的循环过程,从一定和意义上说,您增加旅游机会,或者参加职业技能学习,就意味着一个导游的生存或者是一个产业的发展。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奥巴马与共和党群雄正面交火 全力拼经济就业 2011-08-16
· 澳大利亚7月就业数据疲软 失业率攀升至5.1% 2011-08-11
· 美国7月份就业趋势指数下降 2011-08-09
· 美国“就业机会创造法案”意欲全球抽血? 2011-07-13
· 巴菲特说房地产市场反弹将带动就业激增 2011-07-09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