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能抵御通胀的三个前提
2011-07-13   作者:孙勇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在日前召开的“2011中国金融投资夏季峰会”上,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表示,全球范围内抗通胀最好的办法是股权性投资。他建议,让中国老百姓的投资与经济成长挂钩,“希望老百姓通过各种手段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成为中国经济的股东,这是建设和谐社会、消除社会矛盾的手段”。
  祁斌的上述观点,表达了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层造福于民的美好愿景,也道出了中国老百姓希望自己的财富能够跑赢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心声。不过,笔者认为,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尚处在“新兴+转轨”阶段,从制度建设到实践操作层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和隐患,因此,老百姓要想通过股权投资来实现战胜通胀的目标,目前条件还不太成熟。换言之,股权投资如果要达成老百姓抵御通胀的目标,还必须满足一些特定的前提条件。在笔者看来,它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打通中国资本市场与中国经济的经脉联系,让A股市场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统计表明,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GDP累计增幅高达301%,而上证指数的累计涨幅仅为33.2%,两者相差近10倍;期间物价涨幅更是惊人,以房价为例,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主要城市的房价增长了5倍左右。由此可见,这10年间投资A股的中国老百姓,整体上做了一笔很不划算的买卖,别说是抵御通胀,能够保本就算是不错了。当然,股权投资还包括私募股权基金(PE)、上市前投资基金(Pre—Ipo)等其他方式,但这类方式只适合于少数社会精英人士,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而言,买卖上市公司的股票或相关基金产品,是他们参与股权投资的主要渠道。如果中国股市继续“独立特行”,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联度不高甚至背道而驰,中国老百姓寄望以股权投资来抵御通胀,只能是一厢情愿而已。所以,根治A股的种种顽疾,使其具备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功能,应成为决策者、监管层以及资本市场所有参与方的当务之急。
  其二,A股上市公司要痛改“圈钱”的坏毛病,牢牢树立对投资人的回报意识。“重融资,轻回报”是A股上市公司共同的顽疾,这就使得A股投资者在难得分红的情况下,将获利的主要希望寄托在对股票的“高抛低吸”上,这种博差价的挣回报方式成为主流后,不仅放大了A股的投机风险,而且必然会导致绝大多数A股投资者亏损累累。如果说A股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功能的缺失,是导致A股投资者不能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根本原因,那么,A股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的痼疾,便是A股投资者难以获利的直接原因。可以断言,如果没有建立基于回报意识的“分红文化”,A股对于绝大多数参与其中的老百姓(此时他们的名字叫“散户”)而言,就是一个“被抽血”和“被剪羊毛”的地方。
  在欧美成熟的股票市场,主流上市公司已经普遍形成“高分红、多分红”的回报文化,不分红、少分红的上市公司只是其中的少数或特例,然而,这些少数和特例常常被中国一些别有用心的机构拿来说事,作为A股众多上市公司稳当“铁公鸡”的理由。也正因为如此,所谓的“低市盈率”不能给A股的广大投资者带来高于银行利率和CPI涨幅的回报,而只是成为相关上市公司进一步“圈钱”的幌子。对于A股在“重融资,轻回报”方面几近走火入魔的病态,制度之剑该果断出鞘,有所作为了!
  其三,普及风险投资知识,让老百姓成为合格的股权投资者。对习惯于藏富和守财的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而言,风险投资意识的觉醒,是最近10年间的事情,毋庸讳言,在买卖股票、债券、期货、银行结构理财产品等标的物的风险投资领域,中国老百姓的知识总体上还是相当贫乏的,这就导致风险投资的“羊群效应”在中国老百姓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此背景下,如果放任老百姓“一窝蜂”地搞股权投资,必定逃不过“一赚二平七亏”的魔咒。因此,对老百姓的风险投资教育应常抓不懈,老百姓也应该有意识地增进和提升自己的理财知识,哪怕是当投资压力和风险相对小一些的“基民”,必要的财经知识储备也是有益的。
  当然,除了以上三个前提之外,还有一个前提也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中国经济未来能够持续稳定增长,对于这一点,笔者还是比较乐观的,至于其理由,也许需要另写一篇文章才能论述清楚,故就此打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从黑石的历程中寻求中国股权投资路径 2011-04-13
· 商务部强化外资创投股权投资管理 2011-03-04
· 郑磊:玩味私募股权投资 2011-02-09
· 国寿股权投资失利可短炒其沽轮 2011-01-21
· 国寿股权投资失利 可短炒其沽轮 2011-01-21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