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性投资抗通胀前提是资本市场健康
2011-07-12   作者:唐卫毅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字号
  6月份6.4%的物价指数让老百姓高度关注自己的钱怎样才能不贬值。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认为,全球范围内抗通胀最好的办法是股权性投资:让老百姓的投资与经济的成长挂钩。(据7月11日中国广播网报道)。
  从成熟经济体的经验来看,“抗通胀最好的办法是股权性投资”的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面对通胀压力,为防止手中的钱变“毛”了,老百姓适时进行一些股权性投资,让自己富余的钱与经济的成长挂钩,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不过,就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状态来看,所谓的“股权性投资”恐怕对老百姓很难有吸引力,也很难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地去把钱投到资本市场上。
  第一,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多少有些“不健康”,给投资者的回报太少。比如,虽然中国的资本市场已有十多年的成长经历,但是并未成为一个健康的、规范的、法治的市场,这个市场经常大起大落不说,还有很多的“铁公鸡”,只知道“圈钱”,不知道回报。就拿股市来说,十多年来的投资实践证明,很多老百姓投资资本市场,基本上是“十投九亏”,跌宕起伏,投机成风,难有良好的回报,甚至有的还“血本无归”。试想,这样的资本市场,没点“舍命陪君子”的勇气,谁敢贸然涉足?
  其二,要让老百姓成为中国经济的“股东”是有前提条件的,需要资本市场给老百姓以信心和回报。“信心”决定着老百姓是否会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决策,而“回报”则决定着投资是否有价值。没有“信心”和“回报”做支撑,不可能打动老百姓,也不可能让老百姓放心投资。而目前来看,在资本市场上,恰恰呈现“信心不足、回报不够、风险太大”的局面,比如,投资演变成了投机,馅饼变成了陷阱,真金白银打了“水漂”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地去参与资本市场的投资?
  其实,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通过各种方式为资本和新经济对接创造条件。当前我国的钢铁、化工、汽车等各个行业都需要进行并购整合,需要壮大资本市场来支持和提升经济改革发展的动能。但是,壮大和发展资本市场,不是“鼓动”老百姓盲目地往资本市场里面“扔钱”,不是闭着眼睛稀里糊涂地成为“股东”。
  一个健康的、良性的、诱人的资本市场,首先是建立在充满信心的基础之上的。投资不是去“赔本赚吆喝”,不是去做“肉包子打狗”的事情。更何况,老百姓手里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每一分、每一毛积攒起来的。
  所以,让老百姓成为中国经济的股东的想法甚好,但是要动员广大老百姓参与股权性投资,还是应当先把资本市场整“利索”再说,先让老百姓看到希望再说。否则,动员老百姓投资资本市场对抗通胀,不过是专家的一厢情愿而已。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股权性投资抗通胀”不靠谱 2011-07-12
· 建行收购太平洋安泰51%股权 银保合作还需磨合期 2011-07-01
· 中石化二次叫卖房产公司股权 2011-06-29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谢国忠:软着陆可能成为陷阱·[思想]张立伟:中国奶业没有“消费者主权”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