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拿钱“救”欧洲的诸多好处
2011-07-07   作者:明金维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财经观天下

  从2009年年底开始,一场发端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到目前为止,已经将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三个欧元区国家政府拖到“破产”边缘。在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和一些投行的报告中,欧元区部分国家信用面临市场严重质疑,这场危机短期内难以平息。
  欧债危机久拖不决,使世界经济和金融前景变数增加。同时,随着危机逐渐影响到欧元区一些成员国的实体经济,中国对欧洲国家的出口或许也将受到影响。
  但如果抛开这些显而易见的因素,欧债危机对中国也并非完全是坏事。危机实际上也为中国和欧洲进一步靠近提供了重要契机,而且也为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提供了新的路径。
  危机爆发后,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等欧元区国家政府严重缺乏资金,拥有充足外汇储备的中国,成为许多欧洲国家十分期待的合作伙伴。虽然从理论上说,欧元区完全可以拿出充足的资金救助陷入困境的成员国,其“终极选项”就是“超发”欧元,以提高整个欧元区通货膨胀率的方式化解部分成员国的债务问题。但实际上,此路并不通。欧元区成员国各自的利益并不一致,要想让德国等国家的选民,以牺牲自己手中欧元购买力的方式,来救助希腊等国,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资金对于陷于困境的部分欧元区成员国来说,好比久旱逢甘霖。已经可以看到,希腊、葡萄牙等国,在危机中对同中国开展广泛的经贸合作十分积极。
  拿中国的钱“救”欧洲,不仅有利于欧元区成员国早日摆脱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而且对中国也有诸多好处。首先,它有助于进一步确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让欧洲国家更加坚信,中国是一个可以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希腊、葡萄牙,甚至包括西班牙在内,这种对于中国的好感已经比较明显了。
  其次,中国购买欧元区国家政府债券,有利于中国和欧洲整体的经贸、投资等合作。以西班牙为例,虽然在债务危机中急需来自中国的资金,但其本身也有大量的先进技术,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与中国之间的合作空间很大。此外,对中国来说,欧洲是最大出口市场,去年中欧双边贸易达到4800亿美元。如果欧元区债务危机失控,造成整个欧洲金融市场动荡,进而波及实体经济,压制对外需求,则中国经济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最后,中国将巨额外汇储备中的部分资金拿出来购买欧洲国债,正是落实外出投资多元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截至今年4月底,中国购买的美国政府债券总额已超过1.15万亿美元。此时,美国政府信用风险和美元贬值的风险,已经不容忽视。按照中国银行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相对于欧洲,美国实际上面临与欧洲类似的主权信用风险。特别是考虑到美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加剧通胀的办法赖账,中国外储投资多元化已到了不得不做的关键时刻。
  从战略上讲,中国和欧洲进一步走近,将可以有效降低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对美国和美元的依赖,这对于建立一个更加平衡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同样不无裨益。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谢国忠:软着陆可能成为陷阱·[思想]张立伟:中国奶业没有“消费者主权”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