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视“民间数据库”的公民精神
2011-06-21   作者:舒圣祥(会计师)  来源:新京报
 
【字号
  人造的鸡蛋,塑料造的银鱼,糖水变的蜂蜜,猪肉变的牛肉……在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当下,人们对有毒食品的报道已见怪不怪。然而,复旦大学硕士三年级研究生吴恒却看不下去了,他用一个月时间,和34名志同道合者一起,做了一个《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6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大学生吴恒等34名志愿者的行动,让人不禁想起调查“漂白蘑菇”的北京市小学生张皓。食品安全面前,越来越多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不再满足于简单发发牢骚,而是积极行动起来。
  吴恒说他做这个资料库只是为了广而告之,“如果醒的人多了,也许他们能聪明地想出办法”。的确,对于改善食品安全现状来说,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的建立,也许并没多少直接作用;但是,对政府部门全面掌握食品安全现状、统筹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来说,又未尝不是必须掌握的基本资料,从中看到问题症结所在。
  归根到底,公民行动仍然旨在促使政府部门更有作为。对此,政府部门应该心怀感恩并反思,而不该像当初对小学生张皓那样,用“检测不科学”的傲慢来回报他的公民精神。
  当然,食品安全的公民行动,对我们所有人也是一种责任提醒。制作黑心馒头的工人不要以为自己“从来不吃自己做的馒头”就能免于危险;恰恰相反,如果每个有毒食品制作者都这样想,那么我们吃的东西就只有更毒没有最毒。结果就是吴恒所形容的,大家“易粪相食”,直至“把自己的民族从人类基因库中永远抹去”。
  不要侥幸,不要麻木,像大学生吴恒和小学生张皓那样行动起来,从约束自身行为做起,从保持危机意识做起,壮大食品安全公民监督的力量,倒逼食品安全监管的完善,所有人才能从问题食品中幸免。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