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大潮冲击下的通胀治理
2011-06-21   作者:倪金节(中国人保资产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来源:京华时报
 
【字号

 
  倪金节

  全球各大奢侈品企业正在纷纷加速涌入中国。近几年,LV、Gucci、Chanel、阿玛尼和爱马仕等国际奢侈品牌已经开始遍布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前不久,LV在南京的首家专卖店开业,许多女性顾客在柜台前蜂拥抢购的情景,让人不禁感叹中国富人阶层已成规模。去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高达65亿美元,连续三年增长率和销量保持第一。未来三年,中国有望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6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首度证实,中国将下调奢侈品进口关税,长达一年多的关税下调传言终于得到官方证实。这为巨额的奢侈品消费留在国内变成内需奠定了基础,海外扫货狂潮有望渐渐褪去。
  据商务部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这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国内外差价相当大,境内市场比香港地区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如此悬殊的价格差距,让多少本应该属于“内需”的消费流失到海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损失可谓巨大。纵使国内市场大幅降低进口关税,这些品牌的大部分利润还是被外资企业拿走,但至少交易成本会大幅降低,同时能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当然,当奢侈品“卖场”大量落户中国之后,奢侈品也有可能在中国沦落为街边货。
  一般而言,只有当富人数量形成规模之后,对奢侈品的需求才会迅速腾飞。过去十年,中国名义GDP增长了近5倍,2010年达到了39万亿元,这些财富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对矿产、石油等资源能源的大量开发,以及前些年在股市成功逃顶的财富。这些巨额财富约有三成被政府以税收等手段拿走,剩余部分的财富增长多转化为私人财富。由于这些财富多是通过价格套利和制度红利所获得,钱来得相对容易,他们挥霍起来十分惊人。
  我们屡屡会在车展上看到,一些人动辄就能购买数千万美金的豪车,在他们眼里,好比买白菜。而很有趣的现象是,这巨额财富的主人可能就是东部企业的大老板,他们的财富恰恰是最底层的工人群体创造的。可是,就是这样一辆豪车的总价可能就是某个工人100年以上的全部工资收入。
  富裕阶层旺盛的投资和消费能力,的确到了必须找到泄洪闸门的时候,否则货币汪洋一定会急速拉升所有的消费品价格,房价稳定也永无可能。通过降低进口关税,分流更多的资金到繁荣的奢侈品市场,以高价商品的大量成交,用较低的政策成本冻结住泛滥的流动性。
  无疑,奢侈品市场如果真能在国内全面繁荣起来,对于吸收长年超发的基础货币,着实是一招颇为有效的妙棋。对于资产泡沫已经十分严重、通胀形势不断恶化的当下,通过奢侈品市场吸收天量货币流动性,成为治理中国式通胀的绝佳选择。这是上世纪60年代,陈云治理通胀的可行经验。当时,就搞了几种高价商品稳定住了物价。
  不过,为了治理通胀,利用降低关税以繁荣国内奢侈品市场吸收巨额过剩货币,并不能成为富人减税的万能托词。由于中国富人阶层拥有大量的灰色收入,未能进入正式的收入统计(国家统计局与经济学家王小鲁为此曾打过嘴仗,争论点是2009年政府官员灰色收入是否高达5.4万亿),富裕阶层纳税率偏低,他们完全没有尽到为国家贡献更多税收的责任。所以,为繁荣奢侈品市场的“降税”和富人需要整体增税的逻辑必须严格区分。
  所以,在高通胀时代,一方面固然要想办法分流掉富裕阶层的巨额财富,这些资金不至于四处炒作各种商品,成为进一步拉升通胀的元凶;另一方面也必须系统地启动中低收入阶层减税计划。尤其是利用减税进一步提高中产阶层的消费能力。只有当中产阶层形成,中国内需才能具备稳定的基础,毕竟富人阶层的人数和消费构成上,并不可能成为一般消费品的主力军。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富国基金李军:奢侈品有望受益于中国消费升级 2011-06-17
· 美媒称中国女性推动奢侈品消费 2011-06-15
· LV质量存疑售后差 国内购奢侈品难享尊贵 2011-06-09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