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振兴不能靠降低标准扶持
2011-06-21   作者:吴学安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对乳品新国标的质疑声再次响起。日前,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反映,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据悉,乳业新国标中,原奶细菌数允许最大值为每毫升200万个,而此前的标准是50万个。新国标过于偏向常温奶,导致巴氏杀菌鲜奶在我国液态奶中所占份额连20%都不到。(广州日报2011年6月20日)
  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新国标)去年3月26日由卫生部公布后,曾在业内和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论。原因是,在生乳标准中,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降到了2.8%,菌落总数从2003年的每毫升50万调至200万,创“历史新低”。有人惊呼,“这简直是一夜退回25年前!”
  虽说面对疑问,卫生部官员曾表示,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符合中国国情和产业实际。
  说到生乳新国标下调,有专家解释说,国内奶牛泌乳期处于夏季,而夏季生乳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季节,标准调低更符合实际。还有,乳品新国标有利于生乳质量安全监管,生乳新国标整合了食品卫生标准、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内容,体现了标准的统一性。
  从国内产业来看,行业生产水平总体降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提高行业标准,一方面广大奶农将可能破产,另一方面,乳品终端产品价格会上升。但这是不是国内乳品业“自降身价”来制定行业标准的理由呢?
  尽管主管部门希望下调标准来维护广大奶农利益和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给低收入群体提供低廉的奶品。但也应看到,当标准降低后,整个行业的产品将集体陷入低水平的困境,遑论行业的转型升级?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产生的负面后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中国的乳品不可能与世界上的优质乳品竞争,也就无法走向世界,更无法创建自己的国际乳品品牌。从而导致国际市场对中国奶制品的评价再一次迅速下滑。
  一个国家的奶业振兴,不可能靠降低标准扶持,只有高标准才能提升竞争力。生乳安全国标是奶品安全最重要的第一道安全门槛,如果国内的乳品生产都以低标准来要求,生乳的质量降低,必然导致乳品加工过程中产生新的漏洞和造假,并可能为低劣乳品肇事后推卸责任制造口实。如此看来,乳品新国标“自降身价”极易产生顾此失彼的不良后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