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滞胀忧虑隐现
2011-06-20   作者:王家强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最近一个季度,全球经济增长下滑的幅度和通胀上扬的速度均超过市场预期。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3个月大幅回落,澳大利亚、日本和葡萄牙等国陷入经济衰退,美国、欧元区的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纷纷突破政策底线,新兴市场国家也相继在高通胀中放慢增长的脚步。年初对全球经济向好的乐观情绪已然消退,有关滞胀的担忧开始增加。
  滞胀是指经济增长停滞和高通胀并存的局面。一般而言,经济运行周期最多出现的组合是繁荣与通胀,或者衰退与通缩。因为从基本的经济规律看,在供给曲线既定的情况下,需求上升后,要么产出上升,要么物价上升。需求下降后,要么产出下降,要么物价下降。“涨缩”或“滞胀”的出现都只是极少数的情况。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全球经济出现高增长与低通胀共存的现象,一度让理论界困惑不已,当时合理的解释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加入经济全球化,增加了生产能力的同时,压低了生产成本,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同时右移,形成新的均衡。滞胀则是在极端情况下发生供给冲击,导致供给曲线左移和需求曲线右移同时出现。这种供给冲击一般都是天灾人祸的结果,例如,大面积的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动乱等,导致生产秩序瘫痪紊乱,产出异常下降。上世纪70年代,由于中东石油生产国与西方对抗,两次石油禁运导致油价飙升,人祸对供给的冲击引发了西方国家严重的滞胀。而现在,随着食品和燃料价格的加剧上涨,滞胀隐忧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从种种迹象看,全球经济正一步一步生成滞胀条件。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主要发达国家的私人部门经历了一场普遍的“去杠杆化”进程,需求不振。而政府通过增加刺激措施,利用“加杠杆”抵消私人部门“去杠杆化”的结果,使国家公共债务严重承压,未来相当时期内,需求量和市场信心仍将难以振作。另一方面,天灾人祸导致的全球性供给冲击风险正在累积:一是全球气候变化、地震海啸灾害频繁,对粮食产量及价格造成极大影响。二是中东北非地区地缘政治形势紧张,导致油价大幅飙升,推高通胀预期。三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些国家超乎寻常的“零利率”与“量化宽松”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泛滥,都将是全球通胀不可忽视的“人祸”。
  滞胀是最令经济决策者头痛的局面。一旦采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必会加剧通胀。但如果采取紧缩性政策,经济可能愈发受挫,增长更趋停滞,失业率也会攀升。如今,世界各国仍在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做斗争,政策工具已捉襟见肘。对于滞胀风险,绝不可掉以轻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滞胀隐忧下的紧缩政策选择 2011-06-20
· 6月CPI或达6%高点 专家称不会出现滞胀 2011-06-13
· 我国经济不存在陷入滞胀的可能 2011-05-12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