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的现实困境
2011-06-10   作者:石述思  来源:中国经营报
 
【字号
  在民生领域,省长丢官一直以公众丢命为前提。
  比如2008年9月,山西襄汾尾矿溃坝事故已造成254人死亡。随后刚刚复出不久的省长孟学农引咎辞职。
  目前危及省长宝座的大事是保障房建设。
  按照国务院要求,其主要问责主体是省长。随后住建部与各地政府签订了《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并下达了“死命令”:所有分配完成的目标任务,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必须在10月底前全部开工。否则主要领导将遭到从约谈到行政处分乃至降级、免职的严厉处罚。
  从部分城市今年以来保障房开工情况来看,成绩并不乐观,一些城市开工率不到三成。
  住建部和国土部的新一轮高密度“约谈”已如箭在弦。
  按理说,地方政府在常年卖地获取巨额收入后,面对高房价激起的沸腾民怨,勇挑保障房建设重担,也算一种对公众迟来的反哺。
  但真干起来就没有卖地敛财那么动力强劲。
  地方的确面临诸多现实困境。
  首先是银子问题。分税制改革后,优质税源归了中央,各地政府为养家糊口,便靠以卖地为主要来源的预算外资金苦苦支撑。加上机构臃肿,吃皇粮人数与日俱增,加上历史债务缠身外电报道,中国银监会、财政部及发改委,拟于6月至9月期间,处理2万~3万亿元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专家预计,地方负债总额在十万亿以上。
  于是,在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各地纷纷抱怨很差钱。即使按10%提取卖地收入,以2010年总额2.7万亿元测算,也仅2700亿元。即便加上中央象征性的赞助,也无力建起1000万套廉租房。
  向银行贷款?现在银根收紧,它们又基本进行了商业化改制,如此高风险、低收益贷款无异于一笔新增坏账,显然积极性不高。
  由地产商垫资?他们身上本来就缺少道德血液,要么躲避三舍,要么便是为了谋取利益建起豆腐渣工程,保障房直接按危房验收了。比如内蒙古包头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民馨家园”大部分新楼房成“墙脆脆”被网民曝光,成为继去年10月北京“明悦湾”8栋保障房被责令拆除以来,又一起因质量问题而影响波及全国的典型事件。
  倒是有机构对此有浓厚兴趣比如强势职能部门和不差钱的国企,但又存在回归福利房,变相侵占公众利益面临千夫所指的风险。
  即使各地政府为了应对考核,千方百计实现了保障房开工率,结合上述种种深层观念、体制原因,随后的竣工率、工程质量、保障房分配、退出等问题又会接踵而至。
  根本却在于传统政绩考核阴魂不散。为了完成层层加码的GDP指标,一些地方政府直接改组为地方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而地产经济成为主要盈利点。而多建保障房,一方面要政府投钱,另一方面还会减少买房的“刚需”,里外里对地方是“双向赔钱”,故本身动力不足。
  这就不难解释一个司空见惯的怪现象:地方政府对花大价钱建设豪华办公楼、形象工程、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还是兴致勃勃的,滥发福利奖金、疯狂三公消费时也没见怎么心疼过银子,可为什么一旦谈到直接关系普通群众切身利益的保障房建设上,就显得心灰意冷?
  其实只有一个核心问题:政府该为自己服务还是该为人民服务?
  既然不为人民服务,那中央动真格,问责甚至罢免个把省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保障房建设执行力必须得到保证 2011-06-13
· 保障房政策别成“一地鸡毛” 2011-06-13
· 保障房建设不必拘泥于数字 2011-06-13
· 兑现保障房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 2011-06-13
· 谨防保障房建设“欲速不达” 2011-06-13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