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着CPI,别忘GDP
2011-06-03   作者:陈东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陈 东

  今年物价上涨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房价、菜价、油价的每次上涨,无不引来各方抱怨。近来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浮上水面,将使通胀问题更趋复杂。
  温家宝总理年初指出,将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了达成调控目标,央行对流动性釜底抽薪,加息并连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看,物价上涨势头有所缓和,但严厉调控下,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尤其中小企业生产陷入困境。不少学者开始关注政策超调与经济失速的风险。
  5月以来流动性紧张现象加剧,据报道,某些地方民间借贷利率合年率达100%,5月底,全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加权利率接近4%。同时,企业用工与原材料等经营成本持续上升,缺电现象等问题,使得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在本报撰文指出,中国应该防止紧缩政策“超调”,核心出发点是经济开始明显回落,担心回落的幅度可能超出“平稳回落”的范围。巴曙松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回落存在明显的时间差,经济可能出现下行幅度过大的风险。
  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表示,“当前的通货膨胀无疑是过去两年货币超发的结果,为避免出现恶性通胀,应该下决心继续紧缩银根,更多地使用利率、汇率等价格手段,辅之以存款准备金手段,将超发的货币收回来。熊掌和鱼不可兼得,想控制通胀,必须牺牲增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也表示,考虑到经济只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缓、通胀上升压力依然严峻,央行将不会放松货币政策。
  距CPI调控目标似乎还有距离,但GDP硬着陆的风险开始让人担心。目前看,政策观察期或将逐渐临近。
  调控CPI没有错,但本次CPI高企,与自然灾害导致的菜价肉价上涨,美联储超发货币引发的油价与大宗商品的上涨关系密切,对于此类影响CPI因素,国内紧闭流动性闸门,未必能把通胀关在国门之外。
  确实,央行不可能控制了通胀而不牺牲增长。央行的任务,就是在两难中选择出最优策略。笔者认为,目前滞胀的阴影挥之不去,调控政策不宜频繁变动,缓调或为上策,要给企业适应环境,休养生息的机会,频繁和力度过大的调控与政策摇摆会导致企业决策的混乱。政策应更加尊重市场力量,让市场指引有效投资逐渐替代政府主导的投资。当今的通胀成因复杂,去除病根不能操之过急,坚持生产效率的改善和提高才是治病之本。正如温家宝总理年初表示的,我们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着重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
  股市涨跌与市场流动性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密切相关,调控措施下的流动性趋紧,经济下行趋势,都对股市行情产生负面影响。目前看,政策或将进入观察期,两难之时如何选择,考验管理者也考验投资人。多看少动,等待政策明朗,或许是比较好的投资策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