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大学生就业难须从教改入手
2011-05-26   作者:刘英团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据新华网报道,“就业压力大”成为困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难题。国家统计局太原调查队近期对太原市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七成多被调查者感到就业压力大……
  七成多被调查者感到就业压力大,谁之过?首先,企业招聘要求“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其次,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专业成“瓶颈”。七成多被调查者感到就业压力大,而企业却又在为招聘犯愁。北京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曾透露,“每年收到的大学生应聘简历至少十万份,能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最多一两千。”究其原因,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强调以学科基础为依据评估和设置专业,高校对市场需求信息反应迟钝,课程内容空泛,与职场中的实际需要脱节,“毕业”就“失业”自然在情理之中。
  《波士顿环球报》曾在《美国学生眼中的中国教育》一文中指出:中国的“整个教育都是为了记住一切有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东西,而不是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应对就业后需要面对的各种实际问题”。相比而言,其他国家的大学,在培养人才和为人才服务方面比我们“务实得多”。在美国,学生一进大学校门,学校就会对其进行职业教育,帮助他们接触和认识就业市场。其后,还会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性格、兴趣,以便有针对性地去学习等等。英国的一项专题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院校中有33%的院校均设置了针对特定企业或企业群体需求的本科生课程,85%的院校建立了企业对课程的反馈机制。在本科及研究生课程设计上,企业参与决策的程度占80%以上。所以,要解决“就业难”,首先要从教育体制的改革方面来推进,使教育更加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美国劳工统计局十分注意收集不同时期美国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职业对知识的要求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编撰《岗位需求手册》,美国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册。应该说,我国政府为缓解“就业难”,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办了很多实事,但效用仍显不足,治标不治本。笔者以为,破解“就业难”,必须从末端回到源头,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订制”人才,让每个学生“适销对路”,让每个学生有“英雄用武之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济南大学生创业享受多项保险补贴 2011-05-06
· 调查显示:大学生财商“失衡”理财多只停留在“意愿”阶段 2011-04-29
· 神华启动“双六工程”助大学生村官就业创业 2011-04-18
· 赢了官司的大学生不该拒付律师费 2011-04-12
· 大学生保姆拍卖会,看上去很美 2011-03-22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鲁政委:资本项下全开放时机未到·[思想]厉以宁:怎样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