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息防通胀是正本归原
2011-05-05   作者:刘晓忠(上海,学者)  来源:新京报
 
【字号
  当前价格上行压力加大的现实表明,通胀本质上是单位货币购买力贬值,是地道的货币现象,相比数量型和行政性手段,利率、汇率等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管理好通胀预期更为直接。
  近日,央行发布的《2011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当前价格上行压力加大,将运用利率等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管理通胀预期。这是继之前管理层强调汇率在防通胀的重要性之后,再次提出了利率对管理通胀预期的重要性。
  无须讳言,当前CPI和PPI等的走高,甚至房价等的高企,都是通胀的具体表现而非通胀本身。当前主流观点普遍强调的输入型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本质上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偏离均衡状态而带来的中国贸易条件恶化所致。即一方面伴随着中国要素资源对外依存度走高,人民币汇率偏离均衡状态必然抬高国内的资源价格,从而使国内市场面临日益高企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偏离均衡状态,使央行不得不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应对私人部门结汇,导致国内市场货币流动性过剩,从而加大国内通胀压力。
  如当前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近十年央行基础货币投放量基本全部来自于双顺差积累的外汇占款,而纵然央行进行了总量对冲,但也仅回收了80%左右的基础货币投放。
  因此,输入型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背后都存在人民币汇率偏离均衡状态的风险敞口。然而,如果说临时价格管控等防通胀目前面临着商品和服务供给冲击风险的话,那么央行长期以来倚重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目前也面临着两难窘境。
  在通胀压力高企下,企业倾向于尽快脱手面临通胀稀释的货币,并持有可能保值增值的实物资产,从而增加了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而当前储蓄利率负收益使更多货币以投资的形式脱离正规金融机构,造成当前银行等贷存比高企和流动性紧俏,这意味着央行若继续加大数量型对冲,必将推高正规金融市场的资金利率,对银行存贷款利率产生压力;显然,长期以来管理层更多选择数量型手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避免利率上涨。
  当前银行变相高息揽储以及银行间市场利率持续走高,表明市场利率的上行压力已经相当突出,若管理层不适度上调利率水平,不仅通胀预期难以有效管控,而且正规金融市场将面临流动性风险和市场利率上行风险。
  事实上,相比数量型和行政性手段,利率、汇率等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管理好通胀预期更为直接。因此,当前价格上行压力加大的现实表明,通胀本质上是单位货币购买力贬值,是地道的货币现象,无视甚至扭曲通胀的这一本质属性,不仅难以有效管理通胀预期,甚至将可能加剧通胀压力,甚至将使整个经济陷入滞胀风险之中。当前经济滞胀风险崭露头角,通过人民币利率、汇率等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管理通胀预期,虽来得有些迟到,但并不太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澳央行暂不加息 8月份或有行动 2011-05-04
· 印度抗通胀 被迫一次加息50基点 2011-05-04
· 乱花迷眼 加息催热短期理财产品 2011-05-04
· 印度央行宣布加息0.5个百分点 2011-05-04
· 欧洲央行5月或暂缓加息 2011-05-04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日本震核危机”评估与我国供给型财政政策·[思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4个问题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