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新形势下的石油金融战略
2011-04-22   作者:郑慧(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

  作为世界石油主产地的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引发各国重新审视核电发展战略,都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石油价格一路走高。石油作为一种并不稀缺的商品,日益被政治化和金融化。

  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格局随着新兴经济体影响力的增强悄然发生变化。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提高的汽车保有量促使世界石油消费稳步增长。这些新兴国家的石油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远高于发达经济体,受到高油价的冲击更大。目前,作为世界石油主产地的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引发各国重新审视核电发展战略,都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石油价格一路走高。石油作为一种并不稀缺的商品,日益被政治化和金融化。

  一、金融对石油的渗透力日益加强

  现代科技与金融的发展导致经济金融化态势愈发明显。石油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的联动性增强,形成了金融对石油的深度渗透。
  从定价机制看,国际原油定价权逐步让位于金融期货市场。国际石油价格定价权经历了从西方垄断寡头石油公司定价,到欧佩克(OPEC)定价,再到以石油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的转变过程。随着石油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其商品市场的交易结构和参与者结构发生了变化,商品市场中的金融交易量远远超过了实物交易量,而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参与者已经由厂商、买家变成了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也随之变化。目前,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交易的北海布伦特原油和美国商品交易所的西得克萨斯轻质油是全球最重要的定价基准。由于受到基金等投机力量的影响,期货价格会偶尔偏离市场基本供求关系,但以期货价格作为世界大宗商品的定价基准已成为国际通行标准。
  从计价方式看,石油价格与其计价货币的走势密切相关。美元贬值会导致石油等以美元定价的资源型商品价格的上涨。中国等国出口增长换来了大量美元储备,石油价格上涨导致欧佩克等产油国积攒了大量石油美元,这些美元最终还会回流到美国的资本市场,大量回流的美元最终又启动了下一轮的美元贬值、商品需求和资源需求,即进口增长和石油价格上涨。从石油价格体制看,美元贬值、石油涨价是目前国际经济格局和增长机制的产物。根据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美元对其他石油消费国货币每贬值10%,以美元计价的国际油价就会上涨7.5%。金融危机后,为防止美国经济下滑,美联储多次降息,美元与其他货币利差扩大。目前情况看,美元呈贬值趋势而新兴经济体国家货币呈升值趋势。
  从现价形成看,投机资金以及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影响也通过金融放大。据估计,石油期货市场真正的需求方只占交易总量的30%,其余均为套利者。市场认为原油期货期权投机资金推高了油价的20%—30%。随着“新经济”泡沫的消失和欧元的登场,石油成为全球畅通无阻的“软通货”,也成为投机资金追逐的目标。当前石油供需处于微弱平衡,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也通过基金的炒作而被放大,形成了国际石油的“恐惧溢价”和“投机溢价”。

  二、新形势下的石油金融战略

  新兴经济体国家处于城市化、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对石油等资源的需求旺盛。当前,原油供需处于脆弱平衡的态势短期不会改变,美元石油的计价体系尚未打破,我国应积极实施石油金融战略,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石油金融体系建设,为取得定价权奠定基础

  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从2009年5月实施以来,成品油销售价格几乎是一涨再涨,消费者承担了大部分价格上涨成本。现行机制下国内油价变动滞后于国际油价,容易造成投机行为。下一步,成品油价格机制应更加市场化,以减少套利空间。应充分考虑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在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及消费季节等方面的差异,合理调配国内外石油资源,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同时,加快建设现代石油市场,改革石油流通体制,打破石油行业垄断,使石油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
  大力发展上海期货交易所,使之成为亚洲原油定价中心。目前,世界石油需求增幅放缓,而亚洲正成为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国际能源机构最新预测显示,2010年和2011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分别为2.2%和1.5%,亚洲需求增量占全球增量的比重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52.1%和48.9%。与亚洲石油需求不断攀升形成反差的是,亚太地区缺少原油期货定价基准原油,造成了石油价格的“亚洲升水”。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全球油气资源竞争中赢得主动。上海期货交易所应加快推出新的石油期货品种,扩大交易量,提升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影响力。在合适时机,允许国际大石油公司及国际金融机构、机构投资者等参与国内石油期货市场的交易,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性石油定价中心之一。

  (二)形成开放的石油贸易体系,推进交易结算的多元化

  积极开展多元化国际能源金融合作。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都需要资源。中海油兵败尤尼科的类似事件还在上演,表明我们的国际能源金融合作需要策略。目前,我国与非洲的合作普遍采用以建设换资源的方式,与俄罗斯、巴西的合作多采用以信贷换资源的模式。也可考虑“非直接能源合作”的模式,即借金融之手行资源合作之实。如与对方共同成立产业合作基金,投资石油产业的发展;参股国外石油公司的控股公司以获取收益或者与当地投资基金合作,为石油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等。
  丰富石油贸易方式,推进石油交易结算多元化。遵循短期合同和长期合同相结合、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相补充的原则,开展多种石油贸易,如易货贸易、技术换资源、转口贸易等。同时,推进跨境贸易结算多元化。在当前金融全球化、新兴经济体影响力增强及国际货币体系不断整合的进程中,卖方要求石油买家用美元以外货币结算的情况增多,国际石油交易货币多样化趋势逐步形成。这次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对传统的国际石油计价定价体系造成冲击,助推了非美元化石油交易的发展。如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取得很大进展,应抓住时机,推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石油交易的非美元化。

  (三)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升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

  逐步放开国内石油进出口权,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一个开放的市场,才能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贸易中心或定价中心。我国石油等资源型商品一直由中央企业控制,由此产生了一些争议。未来在合适的时机,应逐步允许非国有石油公司参与竞争,也可引入有资质的国际石油公司参与国内市场建设,创造开放的市场环境,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石油企业。
  建立逆周期石油金融储备战略。上世纪70 年代,在当时石油危机给发达国家的炼油企业带来重创的情况下,壳牌利用“高估时期储备金融资源,低估时期大举扩张”的逆周期并购战略,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并借此奠定了此后20年的成本优势。我国石油企业应借鉴壳牌的经验,利用金融危机情况下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困境,采用适当方式与其合作,以低成本获取石油资源。
  灵活运用金融手段,平抑石油价格的大幅波动。目前,我国是亚洲地区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201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5%以上。国际油价高企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较大。这就要求我国石油公司在进行国际采购时,应一致对外,协同谈判,以降低采购成本,争取主动。石油企业也应积极参与国际石油贸易,善于运用期权、期货和远期合约等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削减一部分油价上涨成本。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国际经济一周大事预报 2010-12-13
· 顺差是国际经济失衡的体现 2010-04-21
· 勿忘重塑国际经济秩序艰巨性 2009-10-09
· 迈出调整国际经济秩序第一步 2009-06-22
· 第二十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亮点纷呈 2009-06-15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王迎晖:食品监管该跳出“周期律”·[思想]张健:股民不能总叼着“奶嘴”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