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社会融资总量有利于更好监控流动性
2011-04-15   作者:  来源:中国广播网
 
【字号

 
  马光远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4月14日下午3点,央行首次发布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初步统计,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同比少增3225亿元。2010年社会融资规模14.27万亿元。
  什么是社会融资总量:它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度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据了解,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口径包括本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股票筹资、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债。
  如何评论公布的一季度数据?央行设立社会融资总量这一指标有何意义? 社会融资总量和其它货币政策工具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启用融资总量作为口径,是不是对流动性重新进行界定?针对这些问题,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特别对话经济学博士马光远。

  主持人:听到这个数据之后,您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来解读这个数据?
  马光远:应该说这是央行第一次对社会融资总量进行一个比较重点的推进,而且把它放到一个政策主要参考指标的位置。我们很多信贷资源的获得并不完全是靠银行,有些是从股市来的或者别的机构来的。如果衡量一个经济体本身从金融机构获得的全部资金来源,单靠信贷肯定是不够的,这仅仅是一个方面。而且随着这种资金来源结构的变化,信贷本身对于衡量一个经济体本身的冷热程度来讲,这个指标作为一个“温度计”已经有点偏离经济体本身的实际温度本身。所以就这个来讲,首先把这个指标重点提出来,本身是非常好的进步。

  主持人:过去我们货币政策重点监测、分析的指标和调控中间是像广义货币M2和新增人民币贷款,现在为什么会启用社会融资总量这个概念?它和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马光远:首先最主要的是它的全面性,也就是说现在一个企业要获得发展资金,有些从银行来,有些从股市来,有些从信托机构来,有些是通过别的途径来的,比如自己发债券。这所有的资金来源都是对它经营状况的一个描述。如果我们仅仅从银行的信贷指标看,可能根本没法判断这个企业是否在发展。比如它今年的信贷可能是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你不能说这个企业没有发展,因为它可能通过别的途径比如股权、股市上的融资或者通过别的信托、委贷等获得了一系列的信贷资源。
  第二,我国资金来源的多元化趋势在不断发展,除了银行的信贷以外,股市的直接融资比重一直也在增加,包括企业的债券、非金融机构、信托机构等提供的资金来源的比重也在上升。还有我国在银行机构本身除了贷款以外,还提供别的一些资金来源,比如委托贷款,这些表外业务也给社会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所以我们现在把社会融资规模本身作为一个指标,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的经济体本身从金融机构获得来源越来越多元化;另一方面,这个“温度计”本身跟实体经济之间的契合度比信贷规模要高一点。也就是说原来拿一个一半的指标来衡量全体的指标,而现在是用一个更为全面的指标来衡量经济体的总体情况。

  主持人:所以央行启用一个更加宽广的统计口径使我们的统计结果更加的全面真实,那么会不会对于流动性进行重新界定?另外调控政策会不会受到影响?
  马光远:我觉得对流动性本身没有多大的界定,仅仅是给定了一个测量的工具,提高了测量的技术。但是就流动性本身来讲,目前这种全面的考量对于更好地监控流动性比以前要好一点。对于宏观政策本身来讲,由于现在的各种指标很多很全面,而对央行来讲有些指标是可以控制的,有些指标没法控制。比如流动性里信贷等是可以控制的,但是对于股市的融资——比如通过别的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等,央行的控制是比较难的。另一方面,对于央行未来如何利用好社会融资规模这个比较好的工具,事实上也提出一个新的课题。

  主持人:您也反复谈到了从股市方面直接融资。因为温家宝总理对于“直接融资”也多次进行了强调,包括央行考虑按社会融资总量来进行调控宏观经济这样一个做法,是不是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中央是有意要实施的积极的股市政策?
  马光远:我想这是一个误导。我们谈到直接融资,当然包括不断的完善资本市场、完善股市,但不一定意味着直接融资就等于股权融资。在发达经济体,他们的资本市场上股市所占直接融资的比重非常低,最大的直接融资主要是企业债券。所以目前在整个通胀形势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觉得这就是积极的股市政策。我认为可以遵循一个基本的原理,也就是说通胀无牛市。今年出现大的牛市的这种大概率事件,可能性是比较小的,这种收缩流动性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和所谓的积极股市这种猜想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主持人:您前面谈到通胀,但是现在我们也看到有评论认为,中国经济眼下的问题是“滞胀”,是国际和国内双重经济风险把中国逼向了这种选择,您认为现在是不是到了滞胀期?
  马光远:先界定什么叫滞胀。滞胀意味着经济停滞。最明显的就是物价上涨。我们看中国的经济停滞增长了吗?我认为没有“滞”,而且增长得挺好的。从第一季度本身来看,数据还没有公布。但我觉得,最保守的估计一季度的增长率应该在9%以上。如果说9%的这么一个指标你还认为它停滞的话,你要求我们经济究竟增长多少?所以我不认为停滞。
  第二,我认为目前的通胀的形势比想象得还要严峻。从昨天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出的信号可以看出,对未来的整个通胀形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诱发通胀的因素比较复杂,而且出现了一个叠加的因素。所以我认为对于中国经济来讲头等大事仍然是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仍然是防止物价的过快上涨演化成一个恶性的通胀,但是我不认为我们的增长出了问题,最起码从第一季度经济的各项指标表现来看的话,增长是比较良好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央行首次公布社会融资总量数据 2011-04-15
· 去年社会融资规模14.27万亿元 2011-04-14
· 央行:保持合理社会融资规模 2011-03-29
· 央行官员: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已开始编制 2011-02-18
· 社会融资规模管理的关键在间接融资 2011-01-2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借鉴美国经验完善发行审核机制·[思想]胡舒立:日本强震与“经济海啸”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