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住货币老虎要靠加息
2011-04-01   作者:刘煜辉(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时下分析师热衷于预测中国这轮通胀的拐点,这很大程度等价于预测“宽货币”的外部终结条件何时到来。因为从内部去逆转货币环境极其艰难。
  这个外部条件来自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
  一是石油价格的失控;二是新兴市场的通胀通过货币升值和国际贸易向其传递。
  美国物价构成三分之二与劳动力成本相关,高失业率虽然抑制着工资的升幅,但还有三分之一的商品取自外部世界。过去两年中,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了40%,石油价格从60~70美元/桶上升到今天120美元/桶。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价格却剧烈飙升,通胀预期急剧恶化(譬如当下的印度)。
  英国2月份的物价环比年化率已经达到了4.4%,美国是1.6%,“蝴蝶的翅膀”已经开始煽动。这被观察家视为美联储和发达经济体被动扣动升息扳机的条件。
  但在我看来,发达经济体真正退出量化宽松的时点可能还有点远,其政府的债务困境决定了其中央银行必须(和必然)尽量保持低利率,以便减少政府还本付息的压力。
  所以,如果外部条件不发生逆转,恐怕未来2到3年内,中国通胀率恐怕有的只是波动,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拐点。换句话讲,通胀已成为一种长期压力。
  因为3月份翘尾因素从2月份的2.5%大幅回升至3.2%,所以CPI达到5%以上的概率很高,4月初似乎又成为了市场预期的加息时间窗口。再展望4到7月份,翘尾因素在2.93%到3.55%之间,所以以上各月份CPI出现接近6%的数字,应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后翘尾才开始逐月回落,到年底CPI有望回落至4%左右的水平。
  如果宏观管理者认为保持经济中积极的真实利率水平,对于实现资产泡沫的“软着陆”、抑制长期通胀的压力不可或缺的话,那么利率有可能从目前水平再升息100bp(四次加息),从而使得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4%的水平,这样年底中国的真实利率有望转正。但从中长期看,这还远远不够,至少应升息200bp以上,因为中国过去十年平均真实利率水平是1.33%。
  过去中央银行一直主要通过数量管制和微观管理(窗口指导)来控制信贷增长。它对于约束银行扩张有立竿见影的功效,但对于资金逃离银行,它显得意义全无。以2010年为例,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同比少增1.65万亿元,但是实体经济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和委托贷款从金融体系新增融资达3.47万亿元,占社会融资总量的24.2%,同比多增2.33万亿元。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将闲余资金尽量用出去,既回避了规模限制,又增加了2到3个点的中间业务收入,这是很理性的选择。如此,银行体系外的信用供给总是在对冲体系内收缩。
  中国抑制通胀的关键在于改变资金的流向,即希望资金能自主地向银行回归,央行用准备金“硬锁”显然是被动的。为保证商业银行正常流动性需求,央行被迫还得向公开市场逆回购放出冻结的货币。从去年11月16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算起,在过去的五个多月时间内,全部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7万亿,这期间央行上调准备金率6次,共计300个bp,冻结银行流动性2.1万亿,意味着这段时间金融机构增加的存款全部被冻结还不够,而银行还要发放贷款1.6万亿,最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结果是净投放头寸高达1.1万亿。这等于将收缴的准备金的一半变相又归还了银行。
  所以说,解决问题的症结在于抑制实体经济的旺盛需求,同时银行体系要能吸引资金回流银行,而不是逼着大量资金从体系内出走。
  稍通经济分析的人都不难理解这其中的逻辑,除了加利息率,其他更刚性的行政手段都已无济于事。从理论上讲,加息好比给货币老虎多喂块肉,让它乖乖趴在笼子里别出来乱晃悠。在逻辑上,只要加息足够,再凶的货币老虎也会趴下的(周其仁语)。
  现在反对加息的理由一个是所谓“汇率绑架利率,加息吸引热钱”,这个我在很多文章里都讲过了,是个经济伪命题,在此不再重复。
  另一个理由则是所谓中国利率政策的效果欠佳,因为“地方政府和国有经济部门是利率不敏感群体,加息会损害中小企业”。
  我请诸位注意这样一个事实。
  由于中长期利率大幅度、长时间地低于实际通胀的水平,催升资产泡沫快速膨胀,在中国按照抵押品多少来分配信贷资源的金融体制下,对于私人部门挤压才是显而易见的。最糟糕的经济结果是,大量资金从实体出走后又进入虚拟经济,最后成为泡沫破裂的埋单者。
  所以恰恰相反,事实上当下对利率最敏感的群体是资产部门,否则在中国加息所遇到的掣肘不可能那么大。上抬中长期利率,引发资产价格下行对于地方政府投资和财政需求的约束是最直接的。这一逻辑是很多人没想到的。很简单,从经济逻辑上看,加息是改变货币条件,而货币条件决定资产价格,而资产价格实质性地决定信贷条件的松紧。一块地过去估值一个亿,放贷8000万,今天估值3个亿,同样一个抵押物从银行借出的钱是2.4个亿,对于这个经济体中拥有抵押物的群体而言,资金成本(经济学意义的)是升还是降呢?信贷额度等数量控制手段真正约束的是那些没有抵押物的群体。这才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难题(我们常念叨的中小企业贷款难)。
  宏观上看,这确是一种资源严重错配和风险累积。基准利率下浮10%,期限长达20年,没有担保,没有抵押,而项目运转十几年后,累计现金流还是负的,并且至少前3-5年还不能还本。这对一般工商企业来说,想要从银行贷款,简直是白日做梦。但这样的项目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却是极为平常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控制全社会融资总量的关键在于约束政府投资和财政需求。这就是时下实现积极的真实利率的意义所在。
  中国抑制通胀的关键在于改变资金的流向,即引导资金自主地向银行回归,央行用准备金“硬锁”显然是被动的。解决问题的症结在于抑制实体经济的旺盛需求,同时银行体系要能吸引资金回流银行,而不是逼着大量资金从体系内出走。
  除了加息,其他更刚性的行政手段都已无济于事。从理论上讲,加息好比给货币老虎多喂块肉,让它乖乖趴在笼子里别出来乱晃悠。在逻辑上,只要加息足够,再凶的货币老虎也会趴下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2011-04-01
· G20国际货币体系研讨会在南京开幕 2011-03-31
· 中行报告:二季度货币政策将继续稳健 2011-03-31
· 国台办:正研究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 2011-03-30
· 货币调控的中国特色 2011-03-3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