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汇率控制通胀是个认识误区
2011-03-30   作者:左晓蕾(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左晓蕾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再次给全球带来巨大的成本拉动输入性通胀压力。美国通胀先开始上升,2月达到1.6%,英国通胀超过4%,是通胀目标的两倍。欧元区经济增长平均1%左右,通胀却已超过2%警戒线。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更大,印度通胀超过10%,越南的通胀高于GDP增长水平;韩国,泰国都面对通胀继续攀升的压力。中国也面对着不仅从高外汇占款显示的资本流入,而且还有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拉动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面对全球通胀形势的变化,除美国宣示继续保持低利率和执行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外,包括欧元区在内的各国和地区都已开始改变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欧元区央行多次强调可能不顾欧债危机困扰也要控制通胀的决心,新兴市场国家印度,韩国,越南,泰国,都也已多次提升利率。本周,菲律宾成了加息政策的新成员。
  那么,全球通胀能被有效控制吗?从经济学基本原理出发,笔者并不十分乐观。对于成本拉动的通胀,各国的货币政策通常是无能为力的。30多年前,油价高涨,引发全球通胀,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张把通胀分成核心通胀和非核心通胀,其背后的主要逻辑,就是因为OPEC大幅提升油价带来的通胀,不是提升利率这样的货币政策所能控制的。如果不把油价推高的通胀与所谓核心通胀分开,可能误导货币政策。全球通胀如果是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拉动的通胀,提升利率,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通过调整各自的利率未必有效。如果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引起的价格水平上升,通过增加资金成本的方式来调整牛头不对马嘴,同时对经济复苏疲软的国家和地区,可能雪上加霜。
  在此背景下,本币升值控制成本拉动的通胀的说法便走上前台,特别是国内外存在赌人民币升值的各方力量,更推动了人民币升值控制通胀的主张。但笔者认为,升值控制通胀的思路存在误区。
  首先,在国际油价不断上涨的过程中,汇率升值对用本币表示的油价仍然是上升的,只不过在上升幅度上有边际影响。
  以人民币升值为例,若每桶油价90美元, 1美元兑6.50人民币,则进口一桶原油用人民币计价为585元。油价在一个月内(2011年1月至2月)上涨至105美元超过16.6%。如果不升值,进口原油的人民币价格为682.5元,上升97.5元,人民币油价上升与国际石油价格上升一样超过16.6%。若两个月内汇率升值1:6.4,升值1.5%,油价上升后的人民币价格为672元,比90美元油价时的人民币价格上涨87元,上涨幅度14.9%%,比不升值时的上涨幅度下降1.7%,去掉计算误差,与升值幅度基本一致。
  从上面的例子可见,第一,国际油价每桶上升到100美元,若升值幅度小于油价上升幅度,不论升值与否,人民币油价都上升。国内油价调整机制根据国际油价22天的均价上调,只要国际油价上升,对国内成本拉动通胀仍呈上升压力。
  第二,只有升值幅度与油价上涨幅度完全一致,才能保证人民币油价不变,只有升值幅度超过国际油价上升幅度,人民币油价才能下降。也就是说,当国际油价在两个月内上升16.6%,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6.6%,人民币油价就可以保持不变,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16.6,人民币油价才会下降。只是,人民币可能在两个月内升值超过16.6%吗?地域政治加剧了油价上涨的形势,今年的所谓“预期”已超过2008年最高油价水平了,如果油价“如期”上涨,今年油价或许还要上升43%,人民币能再升值43%吗?如果回答是no,那升值对控制通胀的边际影响,在国际油价可能飙升的形势下,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第三,升值不改变外汇购买力下降的实情。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国际油价从每桶90美元上升到105美元时,我们支付单位石油的美元实实在在多支付了15美元,美元购买力下降了16.6%是不争的事实。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只是人民币标价的变化。如果说有点实际意义,也就是中石化等公司在以人民币计算进口石油原料成本时账面上减少亏损而已。而国际油价上升给外汇购买力带来的损失是确确实实的。
  实际上,汇率升值对进口商品价格只有边际上的作用,而且只是在美元兑换人民币后用本币表示价格时才会发生,不改变美元外汇购买力下降的事实。在人民币升值不可能与油价上涨同步的情况下,这种心理价格颇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从根本上捋清思路,升值控制通胀有点阿Q精神。更重要的是,本币升值会导致出口下降,对经济恢复和增长可能都会有负面作用,这也是新兴市场国家宁可加息,也不愿让本币升值的原因之一。
  只有美国提升利率才会对全球的油价产生实质性影响,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全球通胀。道理非常简单,解铃还需系铃人。近期油价的上涨,并非当年石油危机时石油输出国联合提价所致,而与美元的宽松货币政策直接相关:大量美元发行,造成美元贬值,油价用美元计价和结算,美元贬值直接导致油价上涨。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实际是往金融机构注资,而金融机构并未向实体经济贷款,宽松的美元实际变成投机性很强的金融资本,进入大宗商品市场,推高商品价格套利。如果美国提升利率,美元升值,油价会有所下降,同时,增加金融公司的融资成本降低杠杆率收回泛滥的投机美元,全球油价和大宗商品包括粮食的价格才有可能趋于稳定,全球性商品价格拉动的通胀才有可能得到控制。
  从这个意义上,全球通胀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因油价拉动的通胀,根本上来说还是个货币问题。不过这是美元过剩的流动性衍生的问题,而不是各国本币的问题。全球流动性问题以及衍生的通胀,不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所能解决的问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人民币汇率继续回落 2011-03-29
· 当前是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良机 2011-03-23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破6.56 2011-03-22
·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创汇改后新高 2011-03-21
· 日元对美元汇率创历史新高 2011-03-1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