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政策农民岂能“不知情”
2011-03-22   作者:单士兵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近年来,农业机械化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补贴农民购置农机具。在河北保定市,自2004年以来,国家每年发放了数千万元农机补贴,然而,由于这些巨额资金长期脱离监管,现已查实的违法违规金额就高达110多万元。
  此类现象不止发生在河北保定一地,随着其他地方类似情况陆续被发现,人们揪心不已:如果这种坑农行为在更大范围内发生,将会有多少惠农资金被一些人中饱私囊?又将给国家的惠农政策造成多大的损害?
  不难发现,在这起事件中,信息不对称、内部监督形同虚设,是农机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得以相互“勾结”的重大漏洞。因为很多农民对国家农机补贴这样的好政策尚不知情,一些农机管理部门才能肆无忌惮地骗取农民信息,套取国家补贴款私分。
  类似信息不对称现象,在其他惠农政策上也曾发生过。据新华社调查,近年来国家通过采取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方式,加大“三农”的扶持补贴力度,但在内蒙古、山西等地,惠农资金有被截留、挤占和挪用的现象。而其中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很多农户均没有听说过相关政策。
  在今天,实现信息公开是很重要的事。因为信息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只有在公开和公平的语境下被分配使用,才能满足社会不同主体的平等需要。如果信息资源只是掌握在某些人手中,就很可能造成某种垄断,对其他主体形成利益掠夺。在国家农机补贴问题上,也正是因为信息资源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内部监管失灵,外部监督缺失,最终,信息资源变成了某些农机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贪腐的工具。
  从实际情况看,当前农民要获取国家惠农政策这种信息资源,渠道还比较单一。很多时候,他们多是依靠乡村干部的传达,甚至是靠“道听途说”来获取。这就为信息传递中的无意减损甚至有意隐瞒提供了便利,更无法调动和利用受益主体的监督积极性。惠农政策本身包裹着巨大的利益,而当前基层监管还比较薄弱,层层下发的过程中,如何避免“雁过拔毛”现象,是好政策口惠实至的关键。多种惠农资金被截留、挤占和挪用的现象说明:面对利益之诱,仅仅依靠相关管理部门和基层工作者的“自觉”与“自律”实现信息公开,进而形成立体监管,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
  让惠农政策真正惠及农民,最行之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做法,就是从上到下建立起充分的信息公开制度,保证各种信息渠道充分畅通。让人们对涉及自身权益的问题拥有充分知情权、行使好监督权,才能最大程度避免民生工程的“被打折”,制止“惠农”变“坑农”这类恶劣事件的发生。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武汉农民现金增收得益于惠农政策 2011-03-01
· 全国首张惠农社保卡在福建泉州发行 2010-03-24
· 广西发放惠农卡破解农民融资难 2010-03-18
· 黑龙江:惠农政策促进农村居民增收 2009-12-21
· 农行:惠农卡业务提升涉农金融服务水平 2009-10-09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荣融炒炒股·[思想]叶建平:促进消费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